龙炎辉
一代宗师

[时事资讯] 辽代、北辽、西辽17位帝王的死亡总结

-->

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年出生;

契丹国开国皇帝。

公元926年(天显元年),为向东发展势力,阿保机又东征渤海国。渤海的政治和文化都在北方各民族之上,素有“海东盛国”之称,当时的国力已经下降。阿保机集中全部兵力攻下了渤海国的西部重镇扶余城(今吉林农安),然后又围攻首都忽汗城(今黑龙江牡丹江东京城),国王率领几百名大臣开城投降,不久统一渤海全境。之后阿保机返回皇都。

班师南归的路显得过于漫长,到农历七月二十日,大军才回到半年前攻拔的扶余城。这一天“上不豫”,阿保机病倒了。夜里,“大星陨于幄前”。七天后,公元926年9月6日,五十五岁的阿保机驾崩。《辽史》说,他死的这天早晨,长达一里的黄龙盘旋缭绕在扶余城内的子城上,“光耀夺目,入于行宫”,同时或稍后,“有黑紫气蔽天,逾日乃散”。阿保机这场死,比起古代其他帝王的死,似乎动静特别大,异象特别多,故史称“扶余之变”。

耶律阿保机的死还另有惊世骇俗、匪夷所思之处:他三年前已经准确地预言了自己的死。《辽史》记阿保机于天赞三年(甲申岁,924年)六月十八日,“召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及二宰相、诸部头”,说了一番难以捉摸而令人“惊惧”的话。他首先提到“圣主明王,万载一遇”,指出优秀的领导者并不多,说自己“既上承天命,下统群生,每有征行,皆奉天意”等等,解释自己在位以来的所有行为都是秉承天意的,功绩多多,而无不当。接着谈后嗣的安排,说“宪章斯在,胤嗣何忧”,对既定的继承制度显得颇有信心。然后话锋一转,说了几句意味深长的话:“升降有期,去来在我。良筹圣会,自有契于天人;众国群王,岂可化其凡骨。”大意是说我这样的非凡之人,生死之期,去来之会,都是由天早已安排好的。如果没有随后明明白白的生死预言,这几句话终究是模糊难懂的。他接下来说:“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仔细去听,既像是预言,又像是承诺。最后,阿保机说:“然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日月非遥,戒严是速。”字面的意思,是说我还有两件事没完成,但绝不会说了话不算,时间这么紧,抓紧准备出发吧。《辽史》记阿保机说完这些话,“闻诏者皆惊惧,莫识其意”。

辽太祖到底是真的准确的预言了自己的死期呢?还是后人为了抬高他的地位编造的故事,现今,成了未解之谜。

927年,辽太祖葬于祖陵(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辽太祖陵由陵区和奉陵邑祖州两部分组成,陵区的山门巧妙地借用了天然的山谷,构思奇巧,十分独特。原先的地面建筑宏伟壮观,后被毁,现仅存一些砖瓦碑石等。从其残存的石雕上,可以看出辽国契丹文化的古朴拙致,秀丽自然的特点。

二、辽太宗耶律德光,902年出生;

阿保机次子,母亲是淳钦皇后述律平,契丹第二位皇帝,927年―947年在位。922年成为辽国天下兵马大元帅,引兵掠蓟北。926年太祖病死,因应天后之助,于次年即位。

在他手里,因为扶持了后晋,因此得到了燕云十六州。改变了中国整个的历史进程。

到了会同四年(公元944年),后晋石重贵即位,对契丹采取了强硬的态度,杀了契丹使节。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在947年1月10日,耶律德光率军攻入后晋首都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俘虏石重贵,灭后晋。

会同十年正月初一(947年1月25日),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二月初一日,公元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东京皇宫下诏将国号“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升镇州为中京。

他仅在东京待了两个月,因为中原人的不断反抗,无法统治,耶律德光被迫离开东京汴梁,引军北返。

辽太宗总结了这次出兵的得失:“我有三失,所以天下才这样反叛我!各地搜刮百姓钱财,是第一失;让契丹士兵打谷草扰民(就是抢劫),是第二失;没有早点遣返节度使去治理各镇,是第三失。”对于如何治理中原,他也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在给他的弟弟李胡的信中他写道:“我夜里常思考治理中原的办法,看来,只有推心置腹、和协军情、抚慰百姓这三件事最重要。”

不久后,他在临城(今河北临城)患病,而且病情恶化很快,到了栾城(今河北栾城)的杀胡林,高烧不退,在胸口和腹部放了冰块也无法降温。

大同元年四月二十二日(947年5月15日),在河北栾城杀胡林(今河北栾城县的西北)病逝,辽人将其运回北方安葬。途中为防尸体腐败,契丹人将耶律德光开膛破肚,往他的肚子里塞进了十几公斤的咸盐,汉人奇之,称之为“帝羓”——用现在的话,就是“皇帝人肉干”,以保证尸体完好运回草原安葬。所以,想想秦始皇,在炎热的夏天,只是跟鲍鱼放在一起,又没有腌制,有人说秦始皇陵里下葬的根本不是嬴政的尸体,也是有可能的。没到咸阳,估计就烂没了。

三、辽义宗(辽世宗追尊)耶律倍,公元899年出生;

阿保机长子,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926年,封为东丹国王、称“人皇王”。耶律德光在父亲死后即位,对他哥哥耶律倍格外小心。所以,930年耶律倍弃国投奔后唐。

虽身在异国,但耶律倍却常思念故乡和亲人。933年(天显八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病死,其子李从厚即位不到半年,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杀死。耶律倍认为这是攻打后唐的极好时机,派人密报辽太宗,希望利用后唐内乱之际攻打后唐。耶律德光果然亲率大军南下,但他不是应耶律倍之邀,而是应石敬瑭之请。936年(天显十一年),李从珂欲自焚,召耶律倍同焚,耶律倍不从,李从珂派壮士李彦绅害死了耶律倍,年仅38岁。

洛阳一僧人把耶律倍的尸体收敛起来,暂时埋在一个荒山坡上。后来,辽太宗把耶律倍改葬在他生前喜爱的医巫闾山。937年(天显十二年),耶律倍长子耶律阮当了皇帝,追谥其父为“让国皇帝”,陵曰显陵。1051年(重熙二十年),辽兴宗又增谥号文献钦义皇帝,庙号义宗。

四、辽世宗耶律阮;公元917年1月29日出生;

天禄五年(公元951年),辽世宗应北汉皇帝刘崇的请求,召集各部首领商议出兵攻打后周,援助北汉。首领们由于连年征战,民力耗损,不愿意南侵。耶律阮强令他们按期率众南下,自己也统率本部人马于9月到达归化州的祥古山,晚上驻宿于火神淀。

各部首领也带领人马赶到这里。951年10月7日,耶律阮祭祀辽东丹王亡灵后,设宴招待群臣和各部首领,喝得大醉,被左右扶入内帐。深夜,燕王耶律察割和伟王之子耶律呕里僧率领一班酋长冲入内帐,耶律察割举刀砍死了沉睡中的耶律阮。耶律屋质逃出,带救兵消灭了耶律察割叛军。耶律阮死时年仅34岁,在位5年。此事被称为“火神淀之乱”。耶律阮谥号为孝和庄宪皇帝,庙号世宗。

五、辽穆宗耶律璟,公元931年 9月19日(八月庚申)出生;  

耶律德光的长子,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在位的19年是辽朝政治的黑暗时期。

应历十九年农历二月(公元969年3月12日)己巳日,穆宗来到怀州(今河南省焦作市)狩猎。因为出去打猎的时候捉到了一只大黑熊,于是他和大臣们又酣畅淋漓大醉了一场,回到行宫以后又接着喝酒,喝醉了就睡着了。

不久突然醒来,叫近侍小哥等人做饭。但皇帝嫌他们做得慢,说隔天要杀了小哥等人,之后又睡去了。小哥等人危俱,其夜乃弑帝于行宫。耶律璟在位19年,年仅39岁。庙号穆宗,谥曰孝安正敬皇帝。

后附葬怀陵。因他嗜酒成性,残暴妄杀。元朝人写的《辽史》对穆宗被刺杀这件事有“死其宜哉”的评价,意思是死得正是时候,早就该死了。

六、辽景宗耶律贤,公元948出生;

耶律阮次子,969年,辽穆宗逝世,耶律贤被推举为帝,在位14年。他4岁时,父母死于火神淀之乱。他也险而被杀,后来得人所救。不过也因此落下了病根。惊吓过度,故体弱多病,皇后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因之成了辽朝政治军事的参与者。乾亨四年九月廿四日(982年10月13日),耶律贤于出狩时死于现今的山西省大同市的行宫,享年三十五岁。庙号景宗,谥曰孝成康靖皇帝。葬于乾陵(位于今辽宁省北镇市)。

七、辽圣宗耶律隆绪,公元972年1月16日出生;

耶律贤长子,乾亨四年(982年)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改国号契丹。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亲征,屡败宋军订立“澶渊之盟”。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正式亲政,在位期间,对内实行改革,大力整顿吏治,任贤去邪,仿唐制,开科取士。加强汉人在统治集团中的成分和作用。使契丹达鼎盛。

太平十一年(1031年)三月病重。六月初一歇驾于大福河(今内蒙古呼虎尔河)之北。初三,在行宫驾崩,时年六十一岁,在位共四十九年。景福元年(1031年)闰十月二十八日,奉上尊谥为文武大孝宣皇帝,庙号为圣宗。十一月,葬庆陵(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北)

辽圣宗永庆陵位于山谷三公里半的山腰中,现陵区内地表尚可见到享堂、祭殿、羡道、陵门等遗迹,是三座陵墓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庆云山下筑有通往陵园的神道,山脚筑有陵门。从陵门到陵墓,长1300米,宽3米的神道,神道两侧有望仙殿、御容殿等建筑遗址。永庆陵为仿木结构的七室砖墓,墓内全长21.2米,最宽15.5米,最高约6.5米,分前、中、后三正室,前室东西侧室,中室东西两侧,以后室为主室。前室平面为长方形,券顶,其余各室均为圆形,穹庐顶,各室之间有券顶的甬道相连。陵寝由三层大青砖垒砌,内抹白灰,地面略向南倾,平铺打磨平整的方砖,下有排水系统。主室内有柏木组建的巨大椁室,各室间有通道相连,安有柏木大门,门楼用雕砖砌成,瓦垄起伏、鸱吻高翘,通体彩绘。墓中出土物十分残碎,日本人盗墓挖掘东陵时曾出土有枋、榑、斗栱等小木作构件,较有价值,但原有结构情况不明。

永庆陵中室有四幅巨大的山水画,清新淡雅,画技高超,描绘了辽腹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风光,构图严谨,鸟兽形象生动,应是描绘契丹皇室四季捺钵之所在地的景色,表现了辽代皇帝的这一习尚(出外狩猎设“行帐”称“捺钵”,用海青鹰捕天鹅,是一种典礼仪式),是极其罕见的辽代绘画珍品,富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使这座地下宫殿更加富丽堂皇。

八、辽兴宗耶律宗真,1016年出生;

 耶律隆绪长子,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七月二十六日,辽兴宗到秋山,停驻在南崖北部的峪口时病重。八月初二日,辽兴宗病危,召见其子燕赵国王耶律洪基,晓谕他治国的纲要。八月初四日,辽兴宗在行宫去世,时年四十岁。遗诏由耶律洪基继承帝位。在位25年。十月十六日,上谥号为神圣孝章皇帝,庙号兴宗。十一月初十日,将辽兴宗安葬于庆陵。

九、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出生;

 寿昌六年(1100年)十二月,辽道宗病倒。寿昌七年(1101年)正月初一日,辽道宗勉强支撑病体在清风殿接受百官及各国使者朝贺。正月初二日,辽道宗来到混同江。正月十三日,辽道宗在行宫去世,终年七十岁,遗诏由孙子燕国王耶律延禧(昭怀太子耶律浚之子)继承帝位。六月十一日,上谥号为仁圣大孝文皇帝,庙号道宗。六月二十二日,与宣懿皇后萧观音合葬于庆陵(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

十、辽顺宗耶律浚 1058年出生;

 耶律洪基长子,母为宣懿皇后萧观音。耶律浚幼时能言善辩,好学通文,常被父亲辽道宗夸赞。清宁八年(1062年),被封梁王。清宁十年(10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康元年(1075年),兼领北南枢密院事。

 大康三年(1077年),耶律浚遭耶律乙辛等人陷害,被辽道宗废为庶人,并被迁到上京,囚禁于城内。同年十一月,耶律乙辛便派人前往上京杀害耶律浚,耶律浚死时年仅二十岁,上京留守萧挞得谎报耶律浚因病逝世。辽道宗很是哀痛,下令葬于龙门山。辽道宗后来得知其冤情,悔恨无及,谥为昭怀太子,按天子仪改葬玉峰山。其子天祚帝即位后,追尊为大孝顺圣皇帝,庙号顺宗。

十一、辽天祚帝耶律延禧,1075年6月5日出生;

耶律浚之子,母贞顺皇后萧氏。在位25年,国亡被金兵俘后病死(一说被金人所杀),终年54岁,葬于显陵附近(今辽宁省北镇县医巫闾山)

公元1124年冬,耶律延禧不听耶律大石等人的劝阻,率残军出夹山,南下武州(今山西神池)试图收复山西州县,又被金军击败,许多部下投降了金军。1125年他经天德军(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过沙漠,向西逃窜,路上水粮断绝,只能吞冰咽雪以解饥止渴。二月他好容易逃到应州新城(今山西省怀仁县西)东60里处,被金将完颜娄室追上俘获。八月被解送金上京,金太祖降封他为海滨王,不久改封为豫王。1128年,金人将他杀死,并且驱赶马群将他的尸体踩成一摊肉泥。

另一说,金正隆元年,1156年六月,金朝皇帝完颜亮命令56岁的宋钦宗和81岁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宋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马乱践而死。耶律延禧善骑术,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

十二、北辽宣宗耶律淳,1063年出生;

耶律宗真之孙,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堂叔,北辽第一任皇帝。

耶律淳曾任彰圣军节度使、东京留守、南京留守、都元帅,封秦晋国王。保大二年(1122年),金军连续攻陷辽国的上京和中京,天祚帝逃入夹山,群臣拥立耶律淳为帝,号天锡皇帝,建立北辽政权。

耶律淳继位后,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使奉表金国,乞为附庸。六月,病中的耶律淳突然得知,天祚帝会集五万精锐骑兵,准备八月从夹山进入南京(今北京)。耶律淳大为震惊,急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耶律淳说:“倘若天祚帝来到南京,我只有一死,没脸再见天祚帝。”没想到,进军途中,天祚帝的人马被金军打败。天祚帝尚未来到南京之前,六月二十四日,时年六十岁的耶律淳便病故,谥号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于燕京西香山永安陵。

十三、辽神宗耶律雅里,1094年出生;

天祚帝耶律延禧次子,北辽第二位皇帝。耶律雅里七岁受封梁王。保大三年(1123年)四月,从金兵势力下投奔天祚帝,此时天祚帝西奔,耶律雅里被耶律敌烈与特母哥等人劫夺向北奔逃。五月,百官拥立耶律雅里为帝,改年号为神历。

 神历元年(1123年)十月,耶律雅里在查刺山游猎,一天之内就猎取四十只黄羊、二十一匹狼。因来往追逐,劳累过度而病倒,没过几天就去世了,时年三十岁。

十四、辽英宗耶律术烈,辽兴宗曾孙,梁王耶律雅里于公元1123年10月病死后,耶律敌烈等立他为帝。同年11月,耶律敌烈的部下发动兵变杀死了耶律敌烈,耶律术烈也为乱兵所杀。在位仅20余日。葬处不明。

十五、西辽德宗耶律大石,1087年或1094年出生;

1122年,金兵日益逼近,天祚帝流亡,大石与众大臣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卫燕京。因劝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天祚帝不从,大石心中不能自安,于是杀死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领铁骑二百乘夜逃遁。

1130(或1131)年二月甲午日,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祖宗,整顿队伍向西进发。1134年三月建西辽,1141年率西辽军队在卡特万战役中击败十万中亚联军,使塞尔柱帝国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此后西辽的控制区域东至高昌,西抵里海,成为了中亚的霸主。1143年,耶律大石病逝,享年五十七岁,庙号“德宗”。

十六、辽仁宗耶律夷列,是辽德宗耶律大石的儿子。

年幼遵照父亲遗命,由感天皇后萧塔不烟权理国事,改元咸清。七年之后(1151年)感天皇后退位,耶律夷列亲政,改元绍兴。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庙号“仁宗”。

十七、耶律直鲁古(?―1213年),西辽末代皇帝,契丹族,西辽仁宗耶律夷列次子。1178年―1211年在位。天禧三十四年(1211年),耶律真鲁古外出游猎时,被蒙古降将、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被迫让位。1213年郁郁而终。

 契丹、东丹、东辽、后辽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不清。暂时不进行整理。


#1楼
发帖时间:2015-08-06 11:30:17   |   回复数:4
cg07218
一代宗师
感谢楼主分享!支持一下!
2015-8-6 #2楼
ALLEN820213
隐世仙人♂
感谢楼主分享!!!
2015-8-6 #3楼
youxi5200
一派掌门
谢谢楼主分享
2015-8-6 #4楼
买卖199387
无名小卒
谢谢楼主分享
2015-8-13 #5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