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炎辉
一代宗师

[时事资讯] 大清帝王之死亡报告

-->

清代帝王姓爱新觉罗,在下面的内容里使用他们的名字,而不是社会比较习惯的年号代称。

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出生。

清王朝的奠基者,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1616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1626年1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现在的沈阳)。同年4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喀尔喀蒙古,“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看起来,此时并没有受到炮伤影响。】5月21日,努尔哈赤出城迎接前来盛京的科尔沁部奥巴贝勒。七月中,努尔哈赤身患毒疽,7月23日前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病势转危,遂决定乘船顺太子河返回盛京,8月11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死于现在的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六十八岁。

疽,是为毒邪阻滞而致的化脓性疾病。另,在努尔哈赤死前的8月2日,明朝东江将领耿仲明就向朝廷报告:“老奴(指努尔哈赤)背生恶疮,带兵三千,见在威宁堡狗儿岭汤泉洗疮”。文中提到不少细节,不仅指出努尔哈赤染上“恶疮”,而且对带兵人数,“洗沧”地点均有确切记录,应该属于谍报。至于他怎么得上这种病的,清代史书没有记载。

努尔哈赤死后葬于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皇太极,出生于1592年11月28日申时。

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下令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4月11日举行登极大典。届时正式祭告天地,建国号大清。

1643年农历8月9日,已勤于政务一天的清太宗晚上亥时(22点前后),在清宁宫南炕突然死亡。据史料载,1640年,皇太极“圣躬违和”,7月到鞍山温泉疗养。1641年松山大战前夕,前线告急,皇太极原定于8月11日亲征,却因鼻衄推迟三天。1642年,因“圣躬违和”,在大清门外大赦人犯;1643年又“圣躬违和”,不但正月初一免了庆贺礼,而且再次大赦,并向各寺庙祷告,施白金。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导致积劳成疾,加之宸妃之死,悲痛不已,使潜伏的重病一朝突发,瞬间猝死。

皇太极死后庙号太宗,葬于昭陵(今沈阳北陵)。

福临,1638年3月15日出生。

皇太极第九子,顺治皇帝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1661年正月初二,他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这天他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归来的当晚即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他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养心殿,口授遗诏。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以初七一天的时间撰拟。一共三次进给皇上预览,皇帝三次亲自斟酌,刚到晚上才决定。

当夜,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与世长辞了。福临晏驾后,麻勒吉及侍卫贾卜嘉二人手捧遗诏去奏知皇太后,马上向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等人宣布。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福临崩后,梓宫放在了景山寿皇殿。4月17日,遗体执行火化仪式。火化后宝宫(骨灰罐)安葬于遵化马兰峪,是为清东陵孝陵。庙号清世祖。

【野史不可信】 传说福临因为董鄂妃的死,出家了。在清东陵的棺材是一副空的。但是史料记载,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帝痛不欲生,本来是决意要披缁山林的。1660年十月,也就是董鄂妃去世一个多月后,顺治帝在西苑万善殿让茆溪森禅师为他举行了皈依佛门的净发仪式。兹事体大,孝庄太后急忙派人将茆溪森的师傅玉林通琇召到京城,请求他规劝顺治帝不要出家。玉林通琇能言善辩,却劝不转顺治帝。据说,最终玉林通琇想出一招杀手锏,命人取来干柴,要当众烧死自己的弟子茆溪森,顺治帝不忍,才不得不放弃出家的念头,蓄发还俗,也就是说,出家未遂。但两个月后,就死了。清东陵唯一没有被盗的就是他的孝陵,目前不清楚棺椁里的情况,但就算是打开了,里面也有一个骨灰罐,还是不能确认就是他的骨灰。

玄烨,1654年5月4日出生。

玄烨政绩十分突出,但立储几立几废,身心受到严峻刺激,最先患病。从他数次发病情形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那时他“伤心不已”,“渐觉衰弱”,“胸中有结”“日日不能释然于怀”。

1722年12月14日,玄烨“偶冒风寒”,当日回到畅春园,传旨“全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静养斋戒”,但这次患病,来势较猛,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遗嘱,致使心力憔瘁,力气不支,到20日丑时(凌晨1点到到3点)病情突然恶化,遂将其八个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宣布四子即位,戌时,耗尽心血的玄烨结束了生命,终年69岁。庙号清圣祖,葬清东陵景陵。

2013年8月29日,辽宁省档案馆新馆首度展出的“康熙遗诏”,上面写着:“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胤禛,1678年12月13日出生。

继位时年四十五岁,是一位十分勤勉的皇帝,雍正四年,胤禛即承认精力不足,疲惫虚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调治。将近一年的寒热病,几乎送了雍正的命。

1735年8月23日子夜死于圆明园。对于他的死因,缺乏直接的史料。从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谕平剖析来看,弘历在胤禛死后的三天内,雷厉风行地处理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与葬礼直接相干。此中一件是传谕给宫中的道士的,言:“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为街市商人无赖之徒,最好造言闹事,……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现实中,雍正生前曾谕几路总督、巡抚为其探求道士,乃至不顾夏季炎炎,在宫内、宫外辟静之处用万斤灰炭炼丹。

通过研究雍正朝的起居注可以发现,胤禛十分崇尚方术。他为求长生不老,在宫里蓄养了大批的和尚、道士。他自己也十分的热衷占卜、求神等术数。甚至还常常用此来决定对官吏的任用和升黜。在雍正的《御制文集》中写下了不少歌颂神仙、丹药的诗。而且在政务之余,雍正还常常在道士和尚们的指导之下,研究炼丹、采苓、放鹤、授法等道家秘术。雍正为了求得长生,还经常的服用道士们进献的丹药,在朝鲜的史籍中就有关于雍正帝沉迷方术,以至于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动的记载。

因此,雍正皇帝是服丹药中毒而死的可能性最大。

去世后庙号世宗,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野史不可信】传说吕留良一族惨遭族诛之后,吕的女儿四娘被吕家的一个贴身童仆救出,逃到了深山老林之中。从此隐姓埋名,寻机为父祖报仇雪恨。后来,吕四娘遇到了武艺高超的独臂神尼。在她的精心指导之下,吕四娘成为一名武艺高超的剑客。为了能够为家人报仇雪恨,吕四娘潜入京师。经过一番秘密的考察和打听,吕四娘终于弄清了雍正皇帝的行动规律。有一天,她得到密报说,雍正今晚要在圆明园过夜,圆明园防守比较松懈,吕四娘便飞檐走壁,跃入圆明园,找到了正在龙床之上熟睡得雍正皇帝,一剑就砍掉了他的脑袋。然后提其首级逃出宫外,远走高飞。天亮之后,宫中的太监见都到了下午了,雍正皇帝还没有起床。就叫来皇后,到雍正的寝宫一看,发现他已经身首异处死去多时了。于是,宫中大惊,谎称雍正病重,急召诸位王爷大臣们入宫,并封锁了雍正被杀的消息,只说雍正是突然得病去世了。还有传言说,雍正的棺木中收敛的是一个无头尸体。因为没有真的头,就给他做了一个金头。

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

弘历资质聪慧,青年期间受到精心作育。从登极至做太上皇共63年多,基业稳固,政绩卓著,其条件前提是其寿命长,政策当。他个人对绘画、文玩、音乐、体育等都有着浓重的爱好和兴趣,也是健康长寿的缘故起因之一。

1799年2月7日辰时在养心殿断气,才被人抬着离开了宝位,享年89岁。在他的生平中注意磨炼,反对进补,常自称为“长寿老人”,看来他生平都很健康,只是老死而已。享年89岁。庙号高宗,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颙琰,

乾隆皇帝15子,经过从建储到即位加训政的二十多年里,臻于成熟。为后来从政奠定了牢固基础。度过了曲折而不安全的二十五年。宫廷内部的斗争,八卦教、捻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去世,不能不使嘉庆的负担加重。

1820年7月18日,颙琰自圆明园起程,前往避暑山庄。一周后,到达山庄。9月2日戌刻,颙琰在承德避暑山庄行殿寝宫。终年61岁。《清仁宗实录》这样记载:“此次跸图,偶感暍暑。”证实了嘉庆帝当初是中暑了。但是,单纯的中暑不会死人,可能是由于年事已高,中暑后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亡。

庙号仁宗,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野史不可信】传说嘉庆帝之死与天空放电的自然现象有关,并说嘉庆被雷击烧焦,面目全非,已经无法收殓入棺。若将事实曝光,无异于宫廷之最大丑闻。大臣们商定个办法,将一相貌体材与嘉庆相似之太监秘密绞死,再进行盛装打扮,真皇帝骸骨放在棺材底部,上面平躺着假皇帝尸体,以此掩人耳目,运回北京,祭葬了事。

旻宁,1782年9月16日出生。

道光即位顺遂,崇尚节俭,但清已处未落时期。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圆明园慎德堂,召见部分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密议传位大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和御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谕,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于清西陵之慕陵。关于旻宁死于什么疾病,查无资料。

奕詝,1831年7月17日出生。

咸丰执政正值多事之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役,圆明园被焚,北京条约的签订都给咸丰以沉重的袭击,他所患的肺病愈来愈重,咳嗽带血益发严峻。

1861年8月20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21日,咸丰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祐瀛等。咸丰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载垣等请咸丰帝朱笔亲写,以昭郑重。而咸丰帝此时已经病重,不能握管,遂命廷臣承写朱谕。咸丰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贵妃掌管)。22日清晨,咸丰帝病逝。

奕詝在位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上庙号文宗,葬于清定陵。

载淳,1856年4月27日出生。

1875年1月12日崩于皇宫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目了然,《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得病,至同年十二月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形,它完全证实了同治死于天花。

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形进行了专门的钻研,人人的结论仍以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载湉,1871年8月14日出生。

光绪亲政与慈禧“交权”的斗争在暗中激烈进行,终于导致了戊戌宫廷政变。变法失败后,载湉被囚瀛台。政治上的袭击和精神上的苦闷,使原本就患有多种疾病的载身材越发不支,成为一个被慈禧扬弃的傀儡。

大清帝王之死亡报告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病卧床。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大清帝王之死亡报告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冬,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溥仪是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抱着溥仪一起进宫。十一月十四日酉正二刻三分,载湉身故,终年38岁,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庙号德宗,谥“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简称景皇帝。民国二年(1913年)葬入河北易县清西陵中的崇陵。

大清帝王之死亡报告

【考古新证】

光绪的病情突然转危,不久死去。名医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记载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而光绪入殓也一反常规地由宫内太监办理,讳莫如深。

大清帝王之死亡报告

据说是慈禧令太监将他毒死的。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袁世凯的叛卖告密,使慈禧镇压了维新运动。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执政,将会问罪于他,于是就与庆亲王勾结,打算废黜光绪,立庆亲王之子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杀了光绪。又有学者认为光绪是病死的。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精神抑郁,更使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相继出现,逝世前一年已病入膏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并发急性感染。这一说法为多数学者接受。

大清帝王之死亡报告

在2008年,载湉坟墓(清西陵的崇陵)曾被打开,后来清理封闭,留下若干头发、遗骨和衣服等由该处妥善保存。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等13位专家联合撰写的《清载湉死因研究工作报告》称,根据相关研究,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载湉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其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遗留所致,而其衣领部位及头发上的大量砷,则由其腐败尸体溢流侵蚀所致。

大清帝王之死亡报告

大清帝王之死亡报告

溥仪,1906年2月7日出生。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

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去世。

溥仪的遗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规火化,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995年,他的遗孀李淑贤将他的骨灰葬于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县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在清西陵附近。

大清帝王之死亡报告


#1楼
发帖时间:2015-07-31 11:51:58   |   回复数:4
叁爷
武林高手
这个贴学习了!
2015-7-31 #2楼
ALLEN820213
隐世仙人♂
感谢楼主分享!!!
2015-7-31 #3楼
s3364500
一代宗师
感謝分享~~~~
2015-8-1 #4楼
cg07218
一代宗师
感谢楼主分享!支持一下!
2015-8-1 #5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