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llonjohn_2004
超凡入圣№

[] [图文杂烩] 东风日产发展史回顾[42P]

-->

 30年前,中国有了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10年前,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正式成立。作为后起之秀,东风日产走过了磨合、发展、壮大的10年历程,本文,我们就来回顾东风日产的10年发展史。

一、东风日产的诞生

1、市场背景: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加剧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汽车工业以中型载货车为主导。进入80年代,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变了“缺重少轻”、“轿车基本空白”的失衡局面。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乘用车市场由公务车主导,私人汽车市场尚未形成。1994年,政府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首次提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1996年,中国乘用车的产销量实现了对载货车的历史性超越。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入世”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十五”规划中明确强调要“加大汽车工业战略性重组的力度,推动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以一汽、东风、上汽集团为基础,加快行业战略性重组。”
    于是,在“入世”元年,中国汽车行业便上演了一幕兼并重组大戏。一汽与丰田、东风与日产和PSA、上汽与通用之间的合作已不仅限于单一车型,甚至在全面合作之后还进行了资产重组。就在这一年,东风集团与日产汽车签署了50年合作协议,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进行全系列车型的广泛合作。
    东风与日产的这次合作重组,是国企股份制改革的一个典范,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业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作为新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重要的乘用车板块,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于2003年6月16日正式成立。
2、合作源起:风神汽车

    东风与日产的合作,源自东风与京安云豹在2000年合资组建的风神汽车。当时东风想要开辟轿车阵地,但却没有生产基地,也没有产品。而位于广州花都的京安云豹,则有现成的轿车生产线,他们之前主要为公安系统生产以老款日产蓝鸟为原型的装备用车(其产品由台湾裕隆提供),背靠大树好乘凉,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风神汽车最初通过与日产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在东风襄樊工厂(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和京安云豹花都工厂,采用来料代工方式以日产蓝鸟为原型生产轿车。为获得稳定的技术与产品支持,东风汽车又向与日产拥有多年合作经验的台湾裕隆发出加盟邀请。台湾裕隆早在1957年就与日产签订了技术合作合约,并在1993年转型为日产的OEM代工厂,帮助日产实现本地化(日产持有台湾裕隆25%的股份)。
    于是台湾裕隆以溢股增资的方式,成为风神汽车的新股东。在裕隆的帮助下,风神汽车很快便步入正轨,成立当年即已盈利5000万。风神接下来的新产品也由裕隆的亚洲开发中心进行模具开发。同时,风神还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对京安云豹的收购,从而拥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风神起家时把握了中国汽车市场第一轮快速增长的机会,2001年其盈利增至7亿,到2002年,年利润更是超过20亿。
相关阅读:
裕隆LUXGEN品牌历史介绍
3、互求发展:东风欲发展轿车、日产想在中国市场分杯羹

    时间回到1999年,当时日产汽车陷入了严重危机,别无选择的日产最终与雷诺结盟,而在日产的复兴计划中,中国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风神汽车生产的车型技术来自日产,但在整个项目中,日产既没有股份也没有投资。面对风神持续快速增长的业绩,日产已不甘心仅作为技术提供方,而是希望与东风展开更大范围的合作。
    同样是1999年,东风也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困难时期,甚至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为了拯救企业,东风开始进行合资重组。东风的强项在商用车领域,但与PSA集团合资成立的神龙公司在发展中却是不温不火。东风想要再次出击谋求跨国合作,刚好日产的拳头产品是轿车,而且东风选择日产等于同时选择了雷诺(只是个时间问题)。
4、全面合作:东风与日产签署50年合作协议

    在东风与日产的前期接触中,双方最初的合资方案只是在东风襄樊工厂生产日产的小型车,但该项提议并没有得到中央领导认可。不久后,日产CEO卡洛斯·戈恩来华与前东风汽车总经理苗圩(现工信部部长)共同拜见主管领导,争取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的支持。
    这一次,吴邦国希望双方能让合资、合作的范围更大一些,不仅是局部盘活而是焕发整个东风集团的活力。他还鼓励戈恩:“把日产的经验移植到东风来!”有了中央和政府的支持,东风与日产便以此为起点,展开高层互访、会晤。经过14个月的谈判,2002年9月19日,东风与日产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东风与日产战略合作携手组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7亿元,东风汽车以其包括相关子公司、关联企业股权在内的现有资产进行出资,日产汽车公司以相应的现金出资,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这是国内首家拥有全系列卡车、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产品的中外合资汽车公司,其中所有商用车都采用“东风”品牌,所有乘用车都使用“日产”品牌。



    从2002年9月19日开始,东风日产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东风汽车实现主辅分离,主业国际化、辅业市场化的战略合作与重组全面展开。2003年6月9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6月16日,“新东风”成立后的第一款轿车——阳光举行了下线暨上市仪式,同时,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2005年4月更名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宣告成立。
二、东风日产的发展

◆ 2003-2005年:磨合期
    东风日产在合资之初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合资双方曾在内部融合过程中遇到严重问题,企业甚至一度停产整顿1个半月之久。面对困难,东风日产开始寻找解决方案,直到1.8万字的《东风日产共同行动纲领》的出台,才真正将企业带上了发展的正途。
    东风日产的前身是风神汽车,风神以汽车营销起家,3年中资产增长超过26倍。风神的成功依靠快速、灵活的经营方式,当年,很多价格策略都是在1小时的会议中作出的决定。日产的优势则在于研发、生产,他们有着一套非常严谨的制度:确立目标、严格执行、达成目标。
    然而,在合资公司中却是强调计划和执行力的日方人员负责销售,强调灵活多变反应策略的中方人员负责生产。结果,双方的优势都被抹杀了,东风日产无论在新车型的推出,还是市场策略的把握上都出现了失误。2004年,东风日产的产销量同比下降了10%,大量库存使得企业不得不做出停产决定。
    鉴于此前不佳的市场表现,东风日产中日双方全部的管理层开始集中探讨如何解决公司面临的困难,并制定出《东风日产共同行动纲领》,文件详细地描述了企业在营销、制造、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的规范和执行标准。其中最为关键变化是,中日双方调整了组织架构和权力分配,中方人员开始主管市场,日方则更多关注生产环节,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这部落地的企业基本法将东风日产带上了正途,2005年,东风日产销售量增长达到160%,成为当年中国汽车业界最大的黑马。
◆ 2006年-2010年:发展期
    时间来到2006年,成立3年的东风日产正在茁壮成长,并且首次获得“全球日产奖”和“全球日产社长奖”。全球日产奖是日产汽车颁发给在新车销售、品牌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水平提升、售后服务四个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日产海外公司的重要表彰项目。全球日产社长奖则是对全球业务版块中当年表现最为突出的业务单元给予的特别奖励。
    成绩的取得,表明东风日产在生产质量上已经达到出口水平,进入了日产的一流制造体系,此后3年,东风日产又连续获得这两个奖项。然而在产品制造改善能力上,东风日产相比其他地区的工厂还较为薄弱,特别是持续改善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在工艺制造、现场技术以及质量控制能力方面,也在存在不足。
    当时,日产的全球标杆工厂是老牌的日本追滨工厂,英国工厂、墨西哥工厂排名二、三,东风日产的花都工厂在日产全球工厂中处于第四位左右,为此,东风日常设立了要向日产标杆工厂发起挑战的目标。
◆ 2011年-2013年:壮大期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2012年,东风日产花都工厂和襄阳工厂连续获得日产全球35家工厂制造水平评选的冠亚军。雷诺-日产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据业界经验,一个全新的海外工厂要赶上日产汽车的最高制造标准大约需要10年时间,但东风日产将这一周期缩短为8年。这不仅标志着东风日产生产制造水平已经全面超越雷诺-日产全球的最高标准,而且成为雷诺-日产全球制造水平的新标杆。作为日产全球最受瞩目的明星业务单元,值得全球工厂学习借鉴。”
    在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2013年度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报告中,东风日产获得全品牌冠军,成为行业首个销售满意度超过豪华车品牌的非豪华车品牌,也证明了其销售服务体系备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坚持“客户至上”理念,一切服务均从客户真实需求出发,是东风日产可以获得冠军的关键。
相关视频:东风日产十周年回顾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2阳光/天籁/骐达
三、东风日产的产品线布局
1、日产品牌国产车型

    日产阳光诞生于1966年日本政府实行国民车计划时期,“Datsun 1000”作为日产响应号召的车型应运而生。此后,阳光经历了8次更新换代,随着东风与日产的牵手,第9代阳光作为东风日产的首款本土化生产的产品,投入量产。2003年6月16日,第一辆东风日产阳光正式下线,相比海外版车型,国产阳光采用了多点电喷技术,突显了燃油效率高的特点。然而,第9代阳光在中国的销量并不尽如人意,为了给轩逸留出足够的产能空间,阳光一度停产。2010年12月20日,东风日产第10代阳光重新回到消费者面前,6款1.5L车型售价区间为8.28-11.2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首月,新阳光的销量就突破了1万辆。
相关阅读:
测试东风日产阳光CVT


    日产天籁的血统,可以追述到1960年的Cedric(公爵)30,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从公爵到天籁经历了12代车型演变,外形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4年9月28日,日产天籁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为消费者带来了中型车豪华与舒适的驾乘体验,2.3L和3.5L车型的售价区间为24.98-34.98万元。2008年6月16日,新天籁正式推出,该车延续了“舒适主义”的风格,共有天籁、天籁·公爵两大系列,3种排量的8款车型。2013年3月18日,新世代天籁上市,分为2个级别共7款车型,分别采用2.0L与2.5L发动机,价格区间为17.78-24.48万元。
相关阅读:
日产天籁“身世”揭秘 测试东风日产新天籁2.5

    2005年4月19日,东风日产推出了紧凑型车颐达,四款1.6L车型价格区间为11.98-15.98万元。同年7月29日,两厢版骐达也宣布上市,其四款1.6L车型售价与三厢车颐达一样,同为11.98-15.98万元。骐达/颐达基于雷诺-日产B平台打造,拥有2600mm的超长轴距,为车上人员提供了宽敞的乘坐空间及后座腿部空间。此后几年,骐达/颐达又增加了多个车款,并继续推出改款车型。2011年5月28日,国产新一代骐达上市,2个排量9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0.53-15.68万元。新一代骐达车身尺寸变得更大,动力系统进行了升级,1.6L发动机经重新调校,最大功率126马力,峰值扭矩154牛米,变速箱由4速自动升级为CVT无级变速箱,同时,骐达还新增了1.6T动力版本,拥有190马力的最大功率和240牛米的峰值扭矩。
相关阅读:
测试日产骐达1.6L CVT 测日产骐达1.6T手动
3轩逸/骊威/逍客/奇骏/玛驰等

    在风神时代,当时风神汽车生产的便是日产蓝鸟车型。东风日产成立后,新款蓝鸟·智尊在2004年8月2日上市。而作为蓝鸟的换代车型,东风日产又在2006年8月23日推出了全新紧凑型车轩逸。最初投放市场的是3款不同配置的2.0L车型,售价区间为16.78-19.98万元,数月后又增加了售价14.38万元起的1.6L车型。此后几年,轩逸又经历了多次改款,直到2012年7月19日,东风日产新一代轩逸上市。新一代轩逸分为两个级别共8款车型,分别采用1.6L和1.8L发动机,售价区间为11.9-16.9万元。老轩逸则更名为轩逸·经典,继续保留4款1.6L发动机车型,售价区间为9.98万-12.08万元。
相关阅读:
测试2012款轩逸1.8CVT 测试新款轩逸1.6CVT

    2006年11月18日,东风日产7座MPV骏逸在北京车展上市,5款车型价格区间为13.88-16.23万元。该车与主流MPV相比车身显然太小,与两厢车相比价格又相对较高,定位的尴尬造成骏逸在新车效应转淡后,销量持续低迷。认识到了骏逸的困境,东风日产对该车进行了重新定位,2010年时将其并入骊威家族,名为骊威劲逸版。

    2007年4月20日,东风日产小型车骊威在上海车展上市,6款车型价格区间为7.98-10.38万元。骊威由日产日本技术中心设计,是出自日产-雷诺共同开发的B系列平台的加长版车型,其在空间上与同级别对手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上市后,骊威又相继推出了不同配置的多款车型和Cross风格的骊威劲锐版。2010年3月25日,骊威全系车型进行了改款,变化主要集中在外观和配置方面,同时骏逸车型并入骊威家族。2013年4月12日上市的改款骊威,是其在换代前做的最后一次升级,新车在外形设计有较大变化,发动机进行了升级,传动系统匹配CVT无级变速箱。
相关阅读:
测新骊威劲锐版1.6L CVT

    2008年3月12日,东风日产紧凑型SUV逍客上市,6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6.78-21.98万元。逍客的原型车Qashqai由日产欧洲设计中心研发,从车身尺寸上看,逍客属于紧凑型,但其底盘和车身都有所加高。动力部分,逍客最初上市时只配备了2.0L发动机,随后又增加了1.6L动力版本,变速箱有5速手动、6速手动与CVT三种匹配,驱动方式有两驱和四驱两种配备。逍客上市后又陆续推出了改款车型,目前市售车型为2012款逍客。
相关阅读:
测试2011款日产逍客2WD

    2008年11月3日,东风日产国产奇骏正式上市,5款车型的售价区间为20.78-25.88万元。国产奇骏的原型车是日产第二代X-Trail,第一代X-Trail于2000年底推出,并曾以进口车身份在国内销售。第二代X-Trail于2007年3月在日内瓦车展首发,2008年导入国产。奇骏定位为城市SUV,该车采用了智能全模式四驱系统,匹配日产Xtronic CVT无级变速器,其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的是CR-V。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奇骏还是中国南北极科考专用车。国产奇骏于2008年上市后又陆续推出过改款车型,目前在售车型为2012款奇骏。
相关阅读:
汽车之家北极游记 汽车之家南极游记

    2010年8月30日,东风日产入门级小型车玛驰在国内上市,四款车型售价区间为6.99-9.29万元。玛驰是日产在1982年推出的小型车,至今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国产玛驰便是最新一代车型。该车搭载了HR15DE 1.5L发动机,最大功率107马力,最大扭矩138牛米,匹配5挡手动/4挡自动变速箱。2011年3月1日,东风日产又推出了一款售价7.39万元的玛驰酷动SPORTY版,新车在原有玛驰基础上加装了原厂运动套件。
相关阅读:
测试东风日产玛驰1.5AT

    2011年9月8日,东风日产中大型跨界SUV楼兰正式上市,售价为48.88万元。第一代日产楼兰诞生于2002年,最初主攻北美市场,第二代车型于2008年在海外上市,新车出自日产前驱中级车平台——D平台。东风日产国产楼兰在设计上基本保持了原版车型的风格,仅对外观、内饰细节进行了更改,同时,在动力上,国产楼兰的VQ35发动机经过重新调校变得更强,最大功率达到310马力,最大扭矩为325牛米。楼兰与汉兰达的在车身尺寸上比较接近,但两者在定价、配置以及动力上均有明显差别,因此并非直接竞争对手。2013上海车展,低配车型楼兰荣耀版上市,售价为36.58万元。
相关阅读:
日产楼兰历史介绍 楼兰对比汉兰达
4GT-R/贵士/370Z/启辰D50等
2、日产品牌进口车型

    日产进口车型方面,日产中国曾经一度将西玛、风度、风雅、贵士、途乐、奇骏等多款车型引入中国市场销售,但后来日产中国转向致力于将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引入中国,而将日产品牌进口车分销给了东风日产、郑州日产及老日产进口车经销商。比如,2006年正式引进中国市场的入门级跑车350Z,就在2007年转到东风日产销售渠道中。

    2009年12月23日,东风日产宣布日产超级跑车GT-R正式上市,售价为148万元。GT-R被誉为日本国宝级跑车,自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六代进化升级,而官方引进的“战神”正是搭载VR38DETT 3.8L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最新一代GT-R R35。此后,GT-R又陆续推出了小改款,目前在售车型为2014款GT-R。
相关阅读:
日产GT-R发展历史回顾 测试2013款日产GT-R

    2012年2月8日,东风日产又将豪华MPV车型贵士引入国内,售价为66.8万元。与2005年曾进口到中国的第三代贵士不同,这次东风日产带来的是第四代贵士,该车出自日产D平台,搭载VQ35DE发动机与日产CVT变速器。
相关阅读:
实拍豪华MPV全新日产贵士

    2012年第二季度,东风汽车取代日产中国成为日产品牌进口车在华的总代理商,日产中国则专注于品牌建设。2013年上海车展,东风日产又将350Z的继任者370Z引入国内,其中硬顶车型售价为60.8万元,敞篷车型售价为66.8万元。随着越来越多进口车型的引入,东风日产的产品序列也更完整,进一步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丰富化需求。
3、日产品牌电动车

    日产纯电动车聆风在2010年北京车展上首次在国内亮相,同年第三季度,聆风在国内组织了试驾活动。聆风是一款五门两厢紧凑型车,在满充电的状况下可行驶大约160公里,充电时间约8小时。2011年12月,东风日产正式向广州市花都区政府交付15辆聆风纯电动汽车及2台快速充电器。作为广州市政府首批使用的纯电动车,聆风在东风日产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中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相关阅读:
试驾体验日产聆风
4、合资自主启辰品牌创立

    合资自主汽车品牌的概念是2007年首次提出的,广汽本田“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东风日产“启辰”均是这一模式的先行者。东风日产的合资自主品牌项目是在2010年4月启动的,同年9月,东风日产“启辰”品牌正式发布。启辰,即启明星,开启光明的第一道辉芒。启辰品牌希望依托东风日产的技术实力、资源积累、团队管理,致力于为国内二三线城市消费者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国民车。启辰品牌的发布,标志着东风日产进入“双品牌”经营的全新时代。

    在2011年上海车展中,启辰展出了首款概念车的整车造型。同年广州车展,启辰首款量产车亮相并定名为D50。2012年3月,启辰D50在东风日产郑州生产基地下线,该车与奇骏、逍客两款SUV车型出自同一生产线,质量控制也与日产车型采用一样的标准和流程。启辰D50出自日产老款颐达平台,其在车身、底盘、动力、电子电器、外装等方面,则体现了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的创新,而这也是该中心首次独立承担整车开发项目。
相关阅读:
参观启辰郑州工厂 启辰R50对比日产老骐达

     2012年北京车展,启辰D50正式上市,四款车型售价区间为6.78-8.38万元。2012年9月,启辰D50的两厢版车型R50上市,四款车型售价区间同为6.78-8.38万元。在2013年初公布的C-NCAP碰撞试验结果中,启辰D50获得了5星评价。2013年4月,2013款启辰D50/R50上市,相比老款车型,新车在配置方面有所增加,售价区间变为6.88-8.48万元。
相关阅读:
启辰D50评测 2013款启辰R50评测

    2012年北京车展,启辰品牌还带来了首款纯电动概念车启辰e-Concept,同年广州车展,该车量产版启辰e30亮相。启辰e30纯电动车的外形和内饰设计与日产聆风电动车极为相似,但聆风未来不会被引入国内,东风日产仅会在启辰品牌旗下生产电动汽车。东风日产还计划在2015年前,将交付1000台启辰纯电动车作为出租车等公用车,用于大连市示范运营。
5生产基地建设/销量里程碑
3、生产基地建设
◆ 花都工厂

    东风日产花都工厂最初是京安云豹汽车厂,风神汽车时代,京安云豹代工生产风神蓝鸟轿车,后来风神收购了京安云豹,花都工厂成为风神汽车的生产基地。东风日产成立后展开了新工厂的建设,云豹时代的老厂房位置现在变为了成品库。
    2004年5月,15万辆产能花都新工厂(现花都一工厂)竣工投产,此后大大小小的改造及产能提升从没有断过,现年产能36万台。2009年7月,东风日产正式宣布在花都扩建新工厂(花都二工厂)。2010年5月奠基,2011年12月竣工投产,年产能24万辆。
    东风日产花都一工厂和二工厂,是东风日产的中级车和入门级车生产基地,轩逸、骐达、新阳光、骊威、玛驰等车型均在此生产。花都工厂年生产能力60万辆,后续年产能将增至67万辆。
相关阅读:
探访东风日产花都工厂
◆ 襄阳工厂

    东风日产襄阳工厂,其前身为东风汽车装配试制厂,是神龙富康轿车生产的先导工程所在地。该工厂1990年12月动工,1992年9月生产出第1辆富康轿车。从1995年起生产两款轻型客车,工厂一度更名为东风襄樊轻型客车厂。
    2000年上半年,受风神汽车委托,襄樊工厂开始代工生产风神蓝鸟轿车。东风日产成立后,2003年4月开始进行新工厂的改造、建设,年产能10万辆。2004年9月,东风日产天籁轿车在襄樊新工厂下线。2008年6月,东风日产新一代天籁也在襄樊工厂正式投产。
    目前襄阳工厂主要生产东风日产的高端车型楼兰、天籁,年产能20万辆。随着日产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正式启动,生产基地落户襄阳。通过产能改造,到2014年,襄阳工厂产能将增至25万辆。
◆ 郑州工厂

    2004年10月,东风完成了对郑州日产的收购,郑州成为日产轻型商用车与SUV生产基地,也是东风日产继花都工厂之后的第二大生产基地。郑州新工厂于2008年9月奠基,2010年9月,新工厂运营正式由东风日产接管,东风日产SUV车型奇骏、逍客移转到郑州新工厂生产。
    郑州新工厂一期实现14万辆产能,2011年10月,郑州20万辆产能扩建完成。郑州工厂对东风日产花都工厂的产能形成了有力的补充,基地2015年将达到整车年产能45万辆以上。
◆ 大连工厂

    大连整车项目于2012年6月奠基。一期项目计划于2014年建成投产,形成年产15万辆整车的规模,随着后期的二期建设,未来最终将在大连建成年产30万辆规模整车工厂,生产日产品牌乘用车。该项目建成后,东风日产将拥有花都、襄阳、郑州、大连四大生产基地。
◆ 发动机工厂

    作为整车的心脏和动力来源,发动机技术是考量汽车制造企业技术先进性的最重要标志,而东风日产也把发动机项目作为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东风日产发动机花都工厂始建于2004年,2006年2月,第1台HR发动机下线。
    2007年12月,第30万台发动机下线。2008年9月,第50万台发动机下线。2009年12月,第100万台发动机下线,同时VQ发动机投产,这标志着东风日产已经具备了生产国际上最先进发动机的能力。2011年6月15日,第200万台发动机下线。

    2011年7月,东风日产在已有的48万台产能的发动机工厂基础上进行产能扩建,扩建后将形成100万台产能,这是东风日产在关键零部件产能建设上的重大举措之一。2011年10月,东风日产郑州60万台发动机工厂奠基。预计到2015年,东风日产发动机产能将达到160万台。
◆ 技术中心

    东风日产技术中心是日产汽车公司继北美和欧洲之后,在日本本土外设立的第三个汽车研发中心。随着东风与日产合资合作,技术中心于2003年成立,2004年奠基,2006年正式启用。2007年,技术中心试车道竣工启用。

    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2003年-2005年,主要从事复制日产车型、共同参与车型国产化工作。2005年-2007年,负责车型国产化及一些零部件开发。2007年-2010年,开始做改装车,并参与共同开发新车。2010年至今,有明确的自主开发目标及路径,基本具备了自主开发一款新车的能力。
4、销量里程碑

东风日产2003-2012年销量数据表
年份销量(辆)
200365108
200460784
2005157516
2006203537
2007271915
2008350502
2009518968
2010660999
2011808588
2012772995

    东风日产成立至今,一直保持着均衡、稳健、持续的发展态势。早在风神时代,蓝鸟从第1辆到第1万辆下线用了1年零3个月,从1万辆到2万辆汽车下线,仅用了4个半月时间。2002年10月16日,第5万辆蓝鸟轿车下线。风神时代结束后,东风日产翻看了新的篇章。
    2003年8月22日,东风日产(阳光、蓝鸟)累计第10万辆轿车下线,并且成立当年销量就超过了6.5万辆。然而,由于中日股东间出现分歧,东风日产在2004年甚至一度停产。这次危机促使企业在2005年颁布了以合资企业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的《东风日产行动纲领》。同年,东风日产仅用8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从20万辆到30万辆的跨越,且全年实现了159%的销售增长。
    2007年1月18日,东风日产第50万辆轿车下线。2008年9月19日,东风日产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东风日产仅用短短5年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产销100万辆,同时东风日产年销辆首次突破35万辆,在前10大乘用车企业中位居第6。
    2009年-2011年,东风日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8.1%、27.4%和22.3%。更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9月8日,东风日产第200万辆轿车下线,其完成第2个100万辆用了24个月,之后完成第3个100万辆用了13个月。2012年10月31日,东风日产达到400万辆产销规模,再次刷新行业最快纪录,而完成第4个100万辆,东风日产仅用了12个月。
    结语:2013年6月16日,东风日产迎来了10周岁生日。这一天,东风日产第450万辆新车下线。这个成绩是过去10年的终点,同时也是新10年的起点。而新10年开端的首要任务,就是2013年年销量冲击百万。随着东风日产花都、襄阳、郑州、大连四大基地的全面投产,预计到2015年东风日产整车年产能将超过150万辆,发动机产能将达到160万台。


#1楼
发帖时间:2014-02-14 22:10:44   |   回复数:4
99yy
一代宗师
倭寇车啊~
2014-2-15 #2楼
方方土
小有名气
我反正没有看到过所谓的楼兰
2014-2-15 #3楼
ALLEN820213
隐世仙人♂
感谢楼主分享!!!
2014-2-17 #4楼
Arch9527
武林高手
在4S店见过楼兰这车,而且买楼兰的话,送一辆玛驰。
2014-10-11 #5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