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鬼豆
小有名气

[] (转)少放烟花爆竹取决于社会共识

-->
       传统既有历久不变的因素,也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比如春节,几千年来都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但她的内容形式却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生嬗变。再说春节放鞭炮的传统,这肯定是火药技术发明和广泛传播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而不可能比这还早。
       传统一旦确立并流传,想要革除却不是那么容易。民国肇始,改行公历,公历的元旦成了新年,可民间仍然过传统的“元旦”(即春节)。到现在已经一百年过去了,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仍然保持旺盛生命力。不仅中国如此,日本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地区也是如此。日本改行公历更早(明治维新时期),可日本老百姓一样把公历元旦当作传统春节来过。这些例子,足以说明传统的特征。
      
       近日,微博上有些网友掀起了一股“绿色过年”之风。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等环保组织、郑渊洁等关注环保的知名人士都在微博上倡议,今年春节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过一个绿色的春节。同时,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的专家也称,大量燃放烟花对空气质量及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建议市民少放。

       相关倡议值得赞许。但是,让人们少放烟花爆竹可能还行得通,完全不放却没那么容易。这就在于,传统之所以历久不变,或者逐渐消失,都取决于社会共识。如果大多人都没有不放烟花爆竹的意识,无论政策法规也好,或者社会倡导也罢,恐怕最终都行不通。

       禁放烟花爆竹政策多年来走走停停,也是因为受到这一因素的制约。刚开始,国内许多城市一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结果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导致相关政策沦为空谈。后来,许多地方又开始推行“禁改限”。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传统的再认识,认为适当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提高节日气氛;另一方面,这也是对现实的妥协,社会共识不足,即便想禁也禁不掉。推行“禁改限”后,一些城市又开始“大鸣大放”,导致节日期间空气污染加剧,火灾事故增多。于是,“禁放派”思维再度升温,主张实行更加严厉的限制政策。

       应该说,“禁改限”思路更符合社会现实。既然无法完全禁止,不妨以政策引导为主,而把更多的选择余地留给社会公众。通过政策引导和社会自觉推动,更容易逐渐形成共识,让人们意识到燃放烟花爆竹的弊端,从而让这个传统慢慢淡出节日的舞台。就此而言,由环保组织和社会知名人士出面,倡导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更符合传统嬗变更新的规律,也更容易赢得人们的认可和支持。

      传统有好有坏,好的传统固然应该坚守,坏的传统却也不可能一下子消失。只有提高社会共识,才可能促成人们主动作出改变。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提高个人自觉性,所以,提出相关倡议的社会团体和知名人士,用不着又把眼光盯在修改现行政策上面。
#1楼
发帖时间:2012-01-22 19:49:44   |   回复数:2
lqxwwz
一代宗师
传统习惯不好改
2012-1-25 #2楼
阿Q阿Q阿Q
武林盟主
有关人士还是多考虑一下民生的问题吧,每年就那么几天放爆竹的空气污染,比起一年365天的汽车尾气污染来说是不值得一提的,就让吾等草民玩一下目前还玩得起的爆竹吧,不是说空气污染跟吾等无关,只是吾等草民更关心的是一年365天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喝下去的水,是否百分之百的无污染。那才是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强有力支持。
2012-3-8 #3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