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发
一派掌门

[] [视频直击] 行走在伊朗——描绘一个真实的伊朗[20P]

-->
  Amos Chapples是一位旅游摄影师。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期间,他先后三次造访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并拍摄了这些图片。这位来自新西兰的自由记者曾说道:”我被深深地震惊了,我在这片土地上所看到的一切,与西方社会对这个国家的固有观念是多麽的不同……我觉得,新闻记者在伊朗遇到的种种采访障碍,扭曲了人们对伊朗的印象。伊朗政府想要把国家塑造成一个盛满反西方观点的大熔炉,于是他们总是兜售那些专门为疯子歌功颂德的新闻片段,而这又特别对国外电视网络的胃口。而对于普通伊朗民众来说,他们的政府从来没有停止过给他们丢人现眼。在伊朗的那段日子里,我感受到的只有友善和正派,这与我在其他中东国家的体验截然不同。去年我在吉尔吉斯斯坦遇到了一位美国特种部队士兵,他对我说,在中东地区,美国既选错了朋友,又选错了敌人。“以下就是Chapples拍摄的一部分照片:

  

  位于伊朗和伊拉克边境山区的帕拉干村。

  帕拉干村是这个国家众多农村移居地的缩影,来自于政府的大量援助使这些地区受益匪浅。很多村民都在附近的养鱼场上班,或是做了有偿民兵,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防止伊朗”被西方化“,保护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成果和革命领袖霍梅尼倡导的一切,包括女性穿着和男女交往上的严格规定。

  

  设拉子瓦克尔清真寺内的一名工人。

  这座清真寺现在作为旅游景点开放,但寺内的游客却十分稀少。虽然伊朗的旅游业处于上升阶段,但来自于西方的游客却只占总游客量的10%。一位导游说,西方游客全都被政府骇人的言辞吓跑了,可这和伊朗老百姓一点关系也没有。

  

  国王的塑像。  

  在德黑兰北部的萨德阿巴德王宫,伊斯兰革命者将前国王汗.巴列维的塑像切成了两半。今天,成群结队的伊朗学生从巴列维的靴子旁边走过,进入皇宫去参观前巴列维皇室寝宫的腐败堕落。

  

  几名伊朗妇女站在山上眺望暮色中的德黑兰。

  在这个伊斯兰共和国中,妇女们的着装必须要把全身上下裹的严严实实的,连头都要裹起来。不过,究竟怎样才算是“穿着得体”,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于是每年春天,年轻姑娘们都得为了穿着打扮和政府干上一仗。地铁站外常可以见到女警们的例行检查。如果一位妇女的穿着被认为是”不得体“,她就会被逮捕拘留。2010年,德黑兰的一位高级神职人员将伊朗的频繁地震归罪于仓皇出逃的妇女们衣不遮体致使年轻男子“误入歧途”。

  

  伊朗和伊拉克边境,一位牧羊人将他的羊群赶往牧场.

  

  从萨帕萨拉尔清真寺的光塔内看到的德黑兰市中心街景。

  

  伊朗伊斯兰革命领袖霍梅尼在德黑兰的陵寝。

  这座建筑的工程已经拖拖拉拉的持续了23年之久。由于国家经济紊乱的日趋严重,陵寝的竣工依旧遥遥无期。

  

  德黑兰集市的彩色玻璃映射出的光线照在一位过路的年轻工人身上。

  在霍梅尼时代,伊朗人被鼓励积极生育,创建大家庭。到2009年,将近70%的伊朗人年龄都在30岁以下,但根据一些报道,伊朗是整个中东地区最不虔诚信教的国家。与霍梅尼倡导的“为伊斯兰战斗”相反,年轻人口被看做是这一极其不受欢迎的政体的最大威胁。

  

  波斯波利斯,古波斯帝国的中心。

  阿拉伯人征服波斯致使伊朗被伊斯兰化,但波斯语却保留沿用至今。11世纪,被誉为“伊朗荷马“的诗人菲尔多西用略微带一点点阿拉伯风的波斯语著写了一部史诗,这就是《列王记》。波斯语这一全世界最为古老的语言之一最终得以保存,《列王记》可谓居功至伟。这部史诗以阿拉伯人的入侵结尾,并把这一事件描绘成了波斯的灾难。

  

  德黑兰地铁上的一对双胞胎小兄弟。

  

  德黑兰。当代艺术博物馆中保存着价值约为25亿美元的现代艺术品。

  在2011年的一次小规模展览上,包括沃霍尔,波洛克,蒙克,霍克尼,罗斯科在内的众多艺术家的作品自1979年以来首次展出。这些作品的主人------法拉赫王后于1979年革命爆发后被迫与其丈夫------巴列维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一同逃离伊朗。

  

  波斯波利斯

  伊斯兰革命之后,强硬派的伊斯兰神职人员要求拆毁这片遗迹,可官方的忧虑最终占了上风,遗迹得以保存。“他们意识到拆除遗迹会使得大家团结一致反抗他们”。英文教师阿里如是说。

  

  德黑兰。前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墙上的涂鸦。

  与数据统计相悖,像这样的涂鸦证明了尽管美国一再制裁伊朗,并在1953年的政变中将颇受支持的民选总理拉下马,但伊朗民众对待美国的态度还是比土耳其人或印度人更积极。

  (1953年,美国情报部门策划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理摩萨台,由此使亲美的国王巴列维得以掌权)

  

  伊朗和伊拉克边境。一位库尔德人要在山中住上一晚,看守一些筑路机器。

  这条边境线充斥着从伊拉克带酒过来的走私贩子(酒精饮品在伊拉克是合法的)。他们把酒运入伊朗边境的村子里,再从这里把酒送到各大城市。在德黑兰的黑市,一听啤酒差不多可以卖到10美元。

  

  德黑兰地铁。两个士兵在一番争吵之后受到攻击。

  其中一位士兵的头部至少被击打了四次。攻击他们的是一群愤怒的年轻人,大部分衣着光鲜靓丽。最终,这两名士兵都在下一站停靠时被赶下了车。

  

  自由塔,这座通往德黑兰的大门,于1966年由当时年仅24岁的侯赛因.阿玛纳设计。

  作为一名严格遵守教义的巴哈伊教徒,在革命爆发之后,由于伊斯兰政府将巴哈伊信众列为“无需保护的异教徒”, 侯赛因被迫逃离伊朗,现居住在加拿大。

  

  德黑兰城南的一名男子。德黑兰南部是蓝领阶层的聚集区。

  在过去的14个月内,严格的经济制裁使伊朗货币几乎贬值了一半,并猛烈加剧了通货膨胀。对于普通伊朗民众来说,生活已变得极端艰难,但很多人认为他们根本无力改变现状。一个德黑兰人说:“我们不像阿拉伯人那样,认为一场暴动就能奇迹般的解决一切问题。我们用我们自己的方式革命,而事情却变得越发糟糕。”

  

  设拉子一家古董商店出售的伊朗前国王巴列维的纪念碟。

  巴列维国王得以掌权,还得归功于军情六处和CIA于1953年的一次突然行动。这次行动罢免了总理穆罕默德.摩萨台,还白白牺牲了几百条伊朗平民的生命,史称“阿贾克斯行动”。在此次行动之前,摩萨台实现了伊朗石油工业的国有化,从而终止了英国自1913年以来对伊朗石油业的控制。摩萨台是经过民主选举上台的领导人,他在伊朗民众中广受欢迎,他的下台引发了了民众对于巴列维国王的不满,后者被一致认为是西方势力栽培的冷血傀儡。西方势力对于伊朗政局的干涉激起了民众的熊熊怒火,使一贯恶毒仇视西方的霍梅尼在初期获得了强大的支持。

  

  两位牧羊人赶着帕拉干村的公有羊群前往牧场。

  在一些农村地区的投入为政府带来了一众坚定的支持者。他们形成了一张巨网,能够随时集合起来摧毁城市中心区的骚乱。来自农村的民兵参与镇压了2009年的暴动,并最终导致7名反政府示威者的丧生。

  

  德黑兰山上的一群年轻好友。

  很多(我遇到的每一个)伊朗年轻人都为他们的政府和他们国家在海外的形象感到十分尴尬。来自英国的自行车骑手扎克.克莱顿将在3月23号完成环球骑行,他形容在他骑行穿越的国家中,伊朗人民是最为友善的。“我发现绝大多数伊朗人,特别是伊朗的年轻人,对他们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意识......对于自由的热切期望使他们总感觉到,一直以来,他们都在被一个不着边际又极端保守的宗教领袖否定着。“
#1楼
发帖时间:2013-03-14 15:08:53   |   回复数:6
jimn98
一代宗师
沙发?
2013-3-14 #2楼
青葱岁月
一代宗师
这样的帖子看着多有意思啊!谢谢分享
2013-3-14 #3楼
luyu7768
小有名气
感谢楼主分享!!!
2013-3-14 #4楼
741013
隐世仙人♂
波斯人
2013-3-14 #5楼
小猪闹心
一派掌门
感谢楼主发贴,感谢分享,好贴支持!!!
2013-3-15 #6楼
charleyx76
武林高手
呵呵,来了解一下!
2013-3-15 #7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