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hadun2012
无名小卒

[] [视频直击] 有一篇名叫《绳还绳》

-->
有一篇名叫《绳还绳》

纪晓岚所作《阅微草堂笔记》故事集(十一)

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今河北献县)。乾隆十九年进士,由编修、翰林院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与和珅同朝为官,是多部影视剧的主角,为国人家喻户晓。《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晚年写成的笔记,自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陆续写成,是作者所见所闻的记录。另外他倾注一生心血所撰的《四库全书总目题要》,为研究国学者必读之作。   

【译文】
  庆云、盐山之间,有个人夜间经过坟墓,被群狐拦住去路,剥光衣服,反捆起来,倒悬在树杪上。天亮以后,人们才发现,于是搬来梯子,将他解救下来。人们发现他背上书写着“绳还绳”三个大字,没人知道其中之意。过了许久,这人才悟出自己二十年前曾捕捉一狐,当时也是倒悬起来,所以才有今日的报复。胡厚庵先生模仿西涯新乐府的诗中,有一篇名叫《绳还绳》:“斜柯三丈不可登,谁蹑其杪如猱升?谛而视之儿倒绷,背题字日绳还绳。问何以故心懵腾,恍然忽省蹶然兴,束缚阿紫当年曾。旧事过眼如风灯,谁期狭路遭其朋。吁嗟乎!人妖异路炭与冰,尔胡肆暴先侵陵?使衔怨毒伺隙乘。吁嗟乎!无为祸首兹可惩。”就是说的这件事。

  【译文】
  被遣送到乌鲁木齐的犯人刘刚骁健无比,他耐不得耕作的劳苦,伺机潜逃。逃到根克忒,就要越过国境了。夜里遇到一老叟说:“你是刚逃出来的吗?前面有了望哨所,恐怕逃不过去。不如暂时藏在我屋里,等黎明时耕种的人都出来,可以混杂其中而逃脱。”刘刚听从了他的建议。等到天刚亮,他觉得恍惚如梦醒,自己坐在老树腹中;再看老叟,也不是昨天的样子,他细看,却是他从前杀死并弃尸深涧的那个人。刘刚惊愕欲起身,巡逻士兵已赶到,他只好俯首就擒。按军屯法规定,犯人私逃,二十天之内自首者还可免于一死。刘刚就擒在第二十天的拂晓,正介于两者中间,屯田官想迁就让他活命。刘刚叙述了所见所闻,自知难免一死,愿早日伏法。于是被送辕门行刑。他在七八年前杀了人,好久没被发觉。而死者游魂作怪,终于在二万里外索其性命,真可怕啊!

【译文】
  莆田的林生霈说:福建有一个县令,罢官以后住在客舍里。夜里有一群强盗破门而入。一个老妇吃惊呼叫,被刀砍中脑袋仆倒地上,僮仆没有敢出来的。巷子里有巡逻的人,一向不满意县令的所作所为,也袖手旁观。强盗于是肆意地SOU梭劫掠。他的幼子年纪十四五岁,用锦被蒙了头躺着,强盗扯取被子,见他美丽如同好女子,嘻笑抚摩,好像要想行非礼之事。中刀的老妇突然跃起,夺取强盗的刀,径自背着这个孩子夺门而出,追赶的人都被她所伤,于是只捆扎装载所抢劫的离去。县令奇怪老妇已经六十岁,向来没有听说她有搏斗的技能,为什么如此勇猛?急忙前往寻找看望,则老妇挺身站立,大声说道:“我是某都某甲,曾经蒙受您的再生之恩。死后在土神祠当差,听说您被抢劫,特地来看看。做官所得的钱财,是您用刑罚逼索得来的,阴司判处装入强盗的口袋,我不敢救助。至于侵犯到了公子,则强盗的罪应当诛杀,所以附在这个老妇身上同他们战斗,您努力行善吧,我去了。”于是昏昏然就像酒醉睡着了。救醒过来问她,糊糊涂涂并不记得。原来这个县令碰到穷入和穷人诉讼,剖析判处也颇公正明白,所以结果受到了善报。

【译文】
  按情理必定没有的,事实有时竞产生了。但探究下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执着情理的人过于泥古罢了。献县最近有两件事。一件是韩守立的妻子俞氏,侍奉祖姑尽孝。乾隆二十五年,祖姑失明,俞氏千方百计为她医治、祈祷,都无效果。有个奸黠的人欺哄她,说割自己的肉点灯,祈神保佑,就可以速愈。俞氏不知他在欺哄她,竟真的割肉燃灯。过了十多天,祖姑竟然复明。受欺哄是愚蠢的,然而惟因愚蠢所以真诚,因真诚鬼神才被感动。这是没有道理的事,却又最有道理。一件事是乞丐王希圣,双足蜷曲不能伸直,以股代替脚,以肘撑地而行。一天,他在路上拾得别人丢失的二百两银子,便把钱袋藏在干草中,坐等丢钱的人。一会儿,商家主人张际飞仓皇地找来,叩问王希圣。王希圣听他说的钱数符合,便举钱还给了他。张际飞要把银子分给他一半,王希圣不收。张际飞请他到家中,要养他老。王希圣说:“我身体残废,是上天的惩罚。违背天意吃闲饭,将要有大祸。”说完毅然离去。后来他困倦躺卧在斐圣公祠下,忽然有一醉酒之人拽他的脚,痛不可忍。醉人高开后,他的腿已能伸直,从此就能行走了。王希圣到乾隆二十四年死去。张际飞过去是我先祖的门客,我还见过他;他自述此事很详细。王希圣做善事应受好报,却安身知命,不受人报,所以神灵代为报答他,这不是看似无理却又很有道理吗?前辈戈芥舟曾在县志中记载了这两件事,讲学家们责备他记载怪事。我认为芥舟修的县志,惟有乩仙联句及王生亡子二条记载,是他不肯割爱的。全书的体例是谨严的,具有史学家的笔法。书中记载这两件事,正可见出匹夫匹妇的行为足以感动神明。这可用来激发善心,砥砺薄情的俗风,不像小说家的胡编乱造。汉代建安年间,河间太守刘照的妻子赠太守葳蕤锁的故事,已载《录异传》;晋武帝时,河间女子开棺复活的事,载于《搜神记》,都是献县的故事,不是也没删除这些文字么?

【译文】
  已故叔父仪南公说:有王某、曾某,一向是好朋友。王艳羡曾的妻子,趁着曾某被强盗所诬告做为由头,暗中贿赂狱吏把他弄死在牢狱里。王正在谋求媒人说合,心里忽然自己感到后悔,就放弃了原来的计划,打算作功德来解除冤仇。既而一想佛法有无尚不可确知,于是他迎请曾的父母妻子到家里,奉养十分周到。像这样过好几年,耗费了他家财的一半。曾的父母意下觉得自己不能安心,要想把媳妇给王。王竭力推辞,奉养得更加小心。又过了几年,曾的母亲病了,王侍奉汤药,衣不解带。曾的母亲临死时,说:“长久承受厚恩,来世用什么来报答呢?”王于是叩头流血,具体陈述了实情,恳求她到阴间见到曾的时候,代为解释。曾的母亲慷慨地答应了。曾的父亲也手写了一封信,纳入曾母的袖子里说:“死后果然见到了儿子,把这个交给他。如果再要结怨,黄泉之下就不要相见了。”后来王替曾的母亲经营丧葬,督工辛劳困倦,在墓穴的旁边打盹,忽然听到耳边大声说:“你我的冤仇固然已解,但你有一个女儿,忘记了吗?”一惊而醒,于是就把女儿许嫁给了曾的儿子。后来王竟然得到善终。以必然不能解开的冤仇,而用不能不解开的情意来感动他,真是一个狡诈的人啊!但是像这样的冤仇还可以解开,可知没有不可以解开的冤仇了,这也足以用来劝勉那些能悔罪的人。

【译文】
  堂兄旭升说,有个女乞丐,对婆婆很孝顺,曾饿倒在路旁,手里捧着一碗饭,却决不肯吃一口。旁人问及,她说:“婆母还没有吃呢。”她提到,当初是跟婆婆一起讨饭的,只是听婆婆的吩咐行事。一天,她们一起住在一所古庙里。夜静时分,忽然听见殿堂之上有人厉声说:“你为什么不避开孝妇,让她受了阴气得了病?”另一人说我手里拿着紧急檄文,仓卒间没有看见她。又听到斥责道:“忠臣孝子,头顶上必有数尺高的神光照耀,你难道是瞎子,没有看见吗?”不一会儿,便传来鞭棍的击打声和人的呼号声,好久才平静下去。第二天,她们进了村,果然听谎有个女子到田里送饭时被旋风吹着了,患了头痛病。问及她的日常行事,果真是以孝著称。女乞丐为此深深感动,更加精心地侍奉婆婆,常恐照顾不周。

#1楼
发帖时间:2013-03-11 13:31:32   |   回复数:2
xiongz
江湖小虾
谢楼主分享·
2013-3-11 #2楼
luyu7768
小有名气
感谢楼主分享!!!
2013-3-11 #3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