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弹
一代宗师

[] 《少年π的奇幻漂流》无关宗教的东方式慧黠

-->
《少年π的奇幻漂流》无关宗教的东方式慧黠

  作为没有读过原著的人,进电影院除了期待李安之外,更多还是为了期待一场心灵洗礼,甚至于解脱。最近这段时间繁复匆忙,毫无方向,单调而枯燥的生活,绝望到只能把每周排练两次的话剧,当作摆脱平庸和疲惫的解药。之前有个同学很认真的问过我,你什么宗教都不相信,那你的信仰是什么呢。我刚想回答,她又迅速接着说,是你自己吗。我顿时语塞,苦恼,自我反省,然后近乎于无所适从。
  
  然而我信错了人。我忘记了这是李安。《少年π的奇幻漂流》,印度故事,中国导演,好莱坞投资,背后试图跨文化大一统的野心昭然若揭,尽管这份野心被埋藏在殖民者话语体系中显得可笑而猎奇。归根到底,当作品越发重视多文化,多角度,多元视角的时候,恰恰就是最为谄媚西方主流的时候。这么多年来东方的日趋崛起也无法改变,我们的文化永远只是马戏团里的猴子,有价值的永远只是油泼面和檀香刑。
  
  影片用三十分钟足以把人驱赶出影厅的宝莱坞式开场铺开了恢弘壮阔的格局。这部电影的开场太印度电影了,恍惚间阿米尔•汗大多数电影的即视感挥之不去。娓娓道来的,是少年π的成长,三个信仰轮番出场,理性的父母对主人公思想的影响,主人公对于人类与动物灵魂交往的期望,个人信仰所产生的姓名困局被科学的无理数所消解,这些都不可谓不巧妙——对于西方观众口味的满足,可谓不厌其烦,面面俱到,招招到位如化骨绵掌。李安对于作品的掌控如今已经有些得道升仙的味道了,他能如此准确的抓住西方主流视角对于跨文化交流的理解能力和限度,在拼盘式的展现中点上一丝西方观众的外围视角和多者之间的某个可以被称为“普世”的共同点,转眼就演化为机灵跳脱的东方禅意。
  
  从某个角度来说,《少年π的奇幻漂流》能被改编成电影,一是好莱坞电影传统叙事的穷途末路——连一部百分之六十都是一个少年和一只老虎在海上漂流的小说都能被改编成商业电影;二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投机取巧,在没有情节链的束缚下,使得形式和画面的力量得以脱缰野马般爆发。《少年π的奇幻漂流》的3D效果并不注重景深和空间感,大多数非自然场景立体效果都并不突出,但与此同时,却又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吸引观众,调戏观众的刀刃上:猛虎跳出,飞鱼漫天,暴风雨沉船,鲸鱼出水,深海生物全景,以达到最受观众欢迎的精彩效果——就像那部被众口铄金的3D自然纪录片《海洋》那样,大自然的伟大场景结合3D所给予观众的身心震撼,永远是脱离尘世而直追崇高的。
  
  π说了两个故事。李安用一个半小时讲述了其中一个,然后用短短五分钟主人公的台词口述直接完成了第二个。第二个更加残忍,把人拉回现实。于是李安没有拍,当然从两个故事的人物相对应的二合一角度来说,他用人类站在围观角度时动物之间的自相残杀,来隐喻真实世界中的人类邪恶的露骨表达,并且一开始并没有告诉观众,而是让观众在影片的最后再回过头去品味,名义上为留白,实际上为强调,或者说,是运用缺席的力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第二个故事对于这整部电影,是抽离出来的一种釜底抽薪。如果把第二个故事完完整整拍摄出来,这部电影原有的立意和平衡就要被彻底击垮。所以李安轻描淡写的抹过了第二个故事,只是营造了一个迷惑而杂乱的文本织物,在人们意识到文本之间的荒谬矛盾之前结束电影,把人们的思维行动直接掐死在产生危机之前。
  
  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三十分钟的铺垫和一个半小时漂流之间,在思想主旨上的毫无联系。从沉船开始,故事完全进入了“荒野生存”的格局,人们看到的是适应环境,艰苦求生,警戒自保,人与动物从敌我到同伴,归根结底,都是生命的力量,而并非宗教的力量。π信仰了三个宗教,然而从他漂流的整个过程里,伊斯兰教直接消失,而被呼应到的另外两个宗教,也根本没有起到正能量的作用。“不要丧失希望”是立足在有没有食物和水上的,π在呼唤神灵的时候更多的是对于自身命运的不平和委屈;好不容易在暴风雨中,在闪电的光辉里感受到神灵的圣洁力量时,老虎帕克命悬一线,食物和补给也全部丢失。而那座看起来像毗湿奴的身体,所谓毗湿奴给予主人公的考验的“食人岛”,竟然也是一个“不愿意消失在人类世界,不愿意迷失自我”的入世而非出世的讽刺结局。听故事的作家问了一个问题,“这故事的结局会让我相信上帝?”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竟然是没有;最后主人公娶了老婆,生了两个孩子,回归世俗生活,除了两个都可以被称作传奇的故事,信仰本身却根本就不在故事里,这部电影的结局,竟然没有神的存在。
  
  这就是李安的东方式慧黠。他煞有介事的铺开要严肃讨论宗教,统一宗教,升华信仰乃至于普渡众生的格局,却在影片最后,趁着观众被大自然的奇丽壮阔所震撼的无法思考的当口,把观众留在了那里,把大自然的震撼力量包裹上信仰和宗教的魅力,完成了一个无比巧妙的偷换概念。看完《少年π的奇幻漂流》,并感受到全身心的震撼和升华的观众,实际上只是被伟大恢弘,无所不容的大自然震撼,被大自然面前人的抗争所震撼。他们记住的是沉船的暴风雨,是人和老虎的对峙,是多彩的水母海,是如同宇宙星辰的海洋夜景,是飞跃出水的巨大鲸鱼,是铺天盖地的飞鱼海,是一大片萌死人的猫鼬,是长镜头里那些立体的深海生物,是少年π为了求生的各种手段,而不是所谓的神灵和信仰。如果再加上那第二个故事,那么整部电影甚至是在否认乃至于嘲笑信仰,我们看见的,竟然是人性露出邪恶面,理性女神在耀武扬威,光芒闪烁,金碧辉煌。
  
  面对自然,我们又能如何呢?我们无法理解自然,只能感受。五十年前,影评人大肆围攻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时,一个抽着LSD的嬉皮士一语道破天机,“这电影是用来感受的,不是用来看懂的。”对于《少年π的奇幻漂流》里展现的大自然,我们毫无疑问也应该是这种态度:放空思想,承认渺小,渴望崇高,等待震撼。突然我觉得可以回答那位同学的问题了。我相信这个世界有一个在现实中以“大自然”的面目出现的造物者,它在不同的宗教里被描绘成了截然不同的不同模样,但是它在每个人眼里,就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全部期望。因为它崇高无暇,所以我们可以膜拜它,质疑它,甚至于反对它。它不会在乎,它不仅愿意这样,而且会鼓励我们。我们都是它创造的,我们能做出什么连它也不能接受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神,真正纯粹的价值和意义。
  
  我相信李安也深懂这一点,所以他清楚知道,所谓的多元文化只不过是幌子,他要讲述的问题也绝非东方宗教的深切含义,他只是要一个异次元文化的壳,引进一个全新的文化语义去再度加固原有命题的毋庸置疑,去表现人类对于自然的普遍无暇的普世情感。所以,对于用这部电影来宣传宗教的行为,无非是肤浅的哗众取宠而已。如果说《少年π的奇幻漂流》有神的存在,那就是大自然,没有其他。如果说《少年π的奇幻漂流》有打五星的理由,那就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力,没有其他。

  

#1楼
发帖时间:2012-11-28 12:33:20   |   回复数:2
创意源123
江湖小虾
说的不错,寓意深刻
2012-11-29 #2楼
aaaaas
小有名气
说的我很有兴趣去看看了呢..............
2012-11-29 #3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