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apeng
无名小卒

[] 我也来说说《功夫熊猫》

-->
《功夫熊猫》的剧情是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励志套路。熊猫阿宝是个快乐的吃货,它好吃懒做,却怀着成为龙之武士的功夫梦想,在误打误撞踏上学武之路后,历经磨难,终于成长为功夫史上最伟大的……吃货。
   《功夫熊猫》火起来之后,国内的媒体就大谈起好莱坞的“中国功夫”情结。说什么黑客帝国、杀死比尔、变形金刚啊,都是对功夫的模仿和致敬,那叫一个如数家珍啊,颇有点找回泱泱中华的劲儿了。
   人家导演说自己是中国迷,是功夫迷,又识时务地吹捧了几句,咱中国记者就乐不可支了,索性在标题上写着“《功夫熊猫》是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
  这拿着三分颜色开染坊的架势,倒让人看出中国人的“好莱坞”情结来了。
  这百十年来,中国人哭着喊着要把功夫打到好莱坞,这下好了,好莱坞也学了一手“拿来主义”,把《功夫熊猫》这支打着大大的“中国制造”记号的黄皮白心儿大香蕉又抛回了中国市场。
  面条、包子、水墨风光……镜头元素有多中国弄多中国,赶着讨个彩头;阴阳、太极、虚实……概念上的玩意儿有多玄乎弄多玄乎,这是时髦;可是憨态可掬的熊猫一开口,还是彻头彻尾的美国幽默。
  胡女士大闹央视那段著名的“价值观大国论”还犹在耳边:“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很不幸,我们提“大国崛起”有些光景了,中国仍然不是价值观输出大国。算起来,中国拿得出手的,也就功夫了。
  当然我们已经是价值观输入大国了,外国甭管什么主义、潮流,在中国都是相当吃得开的。之前光腚总急还限制播放外国动画片,说是为了保护国产动画。在这种巨大的价值观逆差之下,功夫简直成了救命稻草。
  中国功夫确实风靡世界,然而功夫是可以学的,而且没有专利。有了袁和平这样的武术指导,有了先进的电脑特技,有了熟悉中国动作片的制作班底,美国可以拍出更具视觉效果的功夫片。现在,出了动画片,连中国演员都不用请了。
   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套用金庸的武功理论,文化是根基,功夫是枝叶。《卧虎藏龙》之后,功夫片确实是火了,可是从《英雄》到《无极》,我们就知道一个劲儿地糟践祖宗传下的这点儿功夫。舍本逐末,坐吃山空。
  中国电影就靠着成龙、李连杰这么老的打星孤军奋战,冒着断手断脚的危险还得身兼文化大使的身份。等到他们老了,谁能保证功夫不是下一个熊猫?
  《功夫熊猫》里的熊猫阿宝是个吃货,但至少还会功夫。
   而我们,守着功夫,最后也还只是个吃货。
   有着唯功夫论心态的又何止功夫电影呢?
   总是去影院看也是麻烦啊,这次我就是在家看的,用的ZINO网络电影播放机,一个可以把电影搬到电视上的播放机,也很清楚哦,高清呵呵,算了,给大家个链接吧。。。。好东西不能让我一个人用啊,哈哈http://detail.zol.com.cn/cyber-player/index138473.shtml
    我建了一个影视群,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哦64167900,呵呵
#1楼
发帖时间:2008-06-23 08:41:35   |   回复数:8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