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睇新意思
武林高手

[] 《东京审判》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你看了吗?)

-->
引用:

《东京审判》再一次见证了中国电影人的弱智和浅薄(转帖)

我怀着极高的期待看了《东京审判》,结果是,我再一次见证了中国电影人的弱智,一个货真价实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就这样被浪费了,糟蹋了。我不由得不说,中国电影比中国足球更使人厌恶,中国足球至少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可以让你在茶余饭后发泄一下,我对中国足球的感受是肤浅的,而且基本上是娱乐性的,但中国电影却使你觉得一种深刻的失望。

整个影片在概念上是模糊的,是非上是模糊的,对抗上也是模糊的。中国法律同仁究竟是在和日本战犯交锋还是在和其他国家的法官对抗?电影一开始就给出了:中国人是在和盟国的法官对抗。梅法官的全部精力都是在与美、英、法、印等法官斗智斗勇,给所有人的感觉是这样的:对日本人的审判是一个假象,真正要表达的,是一个中国法官如何在合议庭(或者叫盟国审判委员会)内部争取主导地位。真的很荒唐,我们把这个事情缩小到一个具体的案件,一个罪犯要被判死刑了,合议庭(审判委员会)内部意见不一致,其中一个法官,非常希望把被告判处死刑,于是他不余欲力地说服其他法官,甚至采取了逼宫似的手法要挟其他法官。且不说这在法律上是荒诞的(负责说服法官的是律师或检察官,是经法庭调查而被采纳的证据,而不是某一个法官),即便东京审判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事件,审判结果代表的不是法官个人的意见而是其所属国家的利益,那么,真正的交锋也是在法庭上。中国法官只是十一个法官之一,事实上他无法主导本次审判(天皇及其皇室成员没有被追诉就足以证明中国并不能主导此次审判)。他的理念及其出发点是没有悬念的,那就是为了国家利益一定要使用死刑,这个观点,并不是随着审判的进行而逐渐产生的,而是一开始就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他的头脑中。从真正的法律意义上说,即便罪大恶极如东条英机和松井石根,在未经审理并宣判前依旧是无罪的,法官绝不应当有那种事先的倾向性,而中国法官却抱着一种“严惩”的固定思维而来,这种事先存在于头脑中的判决结果最后“果然”影响到了刑罚的适用,你能说这个审判是公正的?

法庭上的戏虽然从时间上来说足够充足,但却是一个浮肿的典型案例。检方对日本战犯进行着一种机械的盘问,不是用证据而是用词汇来控诉日本战犯,出庭作证的证人只有三个,非常单薄,而且该三证人的证词均不被被告承认。除此之外,法庭没有出示任何证据以证明战犯们违反了国家法或是日内瓦公约(甚至都没有出现这些名词),比如说go-vern-ment文件、往来电文、其他的证人证言、其他日本罪犯的有罪供述等等。显然,导演受到了一系列西方类似电影的影响,力图把整个法庭戏拍得紧张激烈扣人心弦。问题是,作为被告的战犯,几乎没有什么表现机会,完全是一些木偶,除了用弱智的语言回答一些弱智的问题外,他们的内心、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性格特征,没有任何的机会让观众了解,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些罪该万死的人,经过了多余的审判,居然还有人不愿意使用死刑,结果终于被来自中国的梅法官摆平了,OVER!

更使人忍无可忍的是,导演意想不到地安排了一段弱智到极点的感情戏段,我觉得,无论如何去蔑视这段戏都不过分。中国导演的低劣素质和趣味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中国的导演永远不懂得,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感情,但爱情远不是唯一的感情,当一段特殊的历史袭来的时候,人们是没有时间来谈恋爱的,作为导演更没有道义来谈情说爱。中国人拍了三个版本的《南京大屠杀》,除了一个基本没有故事情节类似记录片风格的外,另外两个都搀杂了大量的感情戏,而且谈恋爱的都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好象非此就没法交代南京大屠杀的来龙去脉一样。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此,问题在于,中国导演永远不明白,对于电影来说,爱情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噱头,电影不是拼图游戏,而是一个流畅的线性结构,太多的中国导演不会从美学上去理解这个问题,莫名其妙的三角恋好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少。

有工夫去写三角恋,却没有时间去表现那些战犯——他们无疑罪大恶极,但他们是东京审判的主角,他们的内心究竟是怎么样的?面对由战胜国组成的法庭,他们究竟有怎么样的感受?面对人类良知的拷问,他们又有怎样的震撼或冷漠?面对无可辩驳的证据,他们又有怎样的内心世界?面对最后可能的极刑,他们又有怎样的忏悔或顽固不化?面对不仅仅是亚洲其他国家而且包括日本国民在内因为战争而造成的巨大损失,他们又有怎样的真实感受?这一切的一切,电影都没有丝毫的表现,对比一下美国人在四十年前怕的《纽伦堡审判》,中国导演难道不应该羞愧吗?

东京审判绝不是一个由中国法官来主导的审判,这一点,无论如何都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历史不是现实,也并不能折射现实,承认这一点,无损于这个电影的品质。稍微多读一点历史就应该知道,东京审判中,发动珍珠港事变、入侵东南亚、虐杀美英战俘等事件是被重点审理的内容,而关于中国的部分则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屠杀及满洲事变上。其中尤以南京大屠杀为焦点,事实上,被判死刑的七名甲级战犯中,松井石根是直接因为南京大屠杀而被判有罪并最终被绞死的,遗憾的是,电影却完全回避了这一点,这是非常令人费解的。一部名为《东京审判》的由中国人拍摄的电影,居然回避了南京大屠杀,这就是所谓的“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中国的电影导演,根本缺乏对电影的责任感和对社会和历史应当背负的义务,完全没有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他们大多知识匮乏,不了解自己要拍摄的电影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不清楚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他们除了单纯意义上的电影知识,根本缺乏哲学、历史、文化、社会、法律、美学知识,对自己所要表现的领域一无所知,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其基础知识之差有目共睹,靠这些连杨白老和黄世仁谁是谁都分不清楚的人,你能指望他们能拍出什么好的电影?中国,一个经历了南京大屠杀,一个在二战中付出千万生命的代价的国家,可以投资几个亿拍摄《十面埋伏》、《无极》,却没有能力拍摄一部真正震撼人心的二战电影,这是这个国家的耻辱,更是中国电影的耻辱。

最后我不得不说,《东京审判》,完全是一次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恶搞,鉴于这种恶搞一再地出现在类似的题材中,由于中国导演现阶段完全不具备拍摄此类重大历史题材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及相关知识,为防止进一步的恶搞,建议我国暂停对此类电影的立项批准,以保护更多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不被糟蹋,留给后人一个真正严肃地思索历史的机会


引用:
[转]丧钟为谁鸣-评《东京审判》

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东京审判》这部片子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也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态走进了电影,来补一节历史课。虽然这段历史已经远离我们长达60年之久,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遗忘的借口。虽然这可能又会让我们揭开自己民族屈辱的伤疤,但是为了铭记这段刻骨铭心历史,反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我深信每个人都需要接受这样一次身心的洗礼。

电影一开始就把观众带回了那个刚刚经受了战火蹂躏与践踏的年代。故事记叙了1946年起在日本东京,由11国推举的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28名战犯惊醒审判、定罪的过程。这当中又着重刻画了以中国大法官梅汝傲为首的中国政法人员在整个事件中的工作为主线。穿插了《大公报》记者肖南和日本姑娘和田芳子、日本青年北野雄一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构成了影片的辅线。虽然最终那些挑起人类浩劫的始作俑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整个审判过程却是异常的艰辛。从开始的关于坐次的争论到控辩双方的针锋相对;从正邪的激烈交锋到最终的关于量刑的辩论。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惊险。但是由于梅汝傲的据理力争与中国检察官慷慨激昂的辩论以及抽丝拨茧的查找真相,使得审判从各种不利的因素中得以扭转,并且朝着公平与正义的方向进行。这的确能够让每一位有良知的人都热血沸腾,我们的祖国母亲从闭关锁国的清朝开始就在别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低下了她的头,开始了被奴役与欺压的屈辱历史,到了近代她更是被卷入一场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当中。在军国主义的铁蹄的肆意践踏下,她蜷缩着,哭泣着。可是这换来的却仍然是皮鞭和刺刀留给她身上更多痛苦的烙印。为了迎来为她伸冤昭雪的这天她忍辱负重了几十载,经过她的抗争与痛诉,最终正义与真理得到了伸张,那些带给我们战火与灾难的罪魁祸首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终于可以抬起头,挺直腰板,我们一直佝偻的脊梁终于可以挺直了。

梅汝傲先生的敬业与强烈的民族使命感深深的感染了我,在当时风云突变的国际形式下,作为一个在当时国力偏弱的国家,如何能代言自己国家的主张,他身上的压力是巨大的,那不仅仅是为四万万同胞的痛诉代言的压力,更是在伸张正义的道理上遇到的各种坎坷与责难的压力。没有一个强大国家支持的他的确有些人微言轻。但是身担国恨家仇与民族使命的梅先生并不是单单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去抗争,在他的身后,还有广大的中国同胞作为他的强大后盾。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梅先生说过如果不能惩戒战争的罪犯,他绝对无言以对江东父老,宁愿蹈海,以谢国人。此时,在我的心中,梅先生依然不仅仅是一位伸张公理的法官了,他更是一位斗士,一位民族英雄。是他让那些在战争中不能瞑目的冤魂得以安息,是他让那些罄竹难书的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是他还了饱经蹂躏的中国人一个公道。

在片中还有一条辅线也很值得我们回味,肖南、芳子以及雄一之间的故事,最终几位昔日的同窗好友反目为仇,芳子和雄一也双双陨命。与其说是民族的间隙与隔阂造成了这件惨案,倒不如是军国注意的思想给一代日本人带来的伤痛。在武士道精神的洗脑教育下,一代人的命运就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山口正夫的妹妹山口缨子响应政府号召从军服务却成了日本侵华军人泄欲的工具,北野雄一的弟弟本来是一个纯洁的小孩却变成了杀人魔王,山口正夫战后人性复现自杀未遂却死于日本民族激进分子枪下,所有这些将战争对平民百姓的戕害和对社会的荼毒表现得极为透彻,完成对政治战争的诘问与反思。其实,从镜头开始展现给我们眼前的一片片废墟的时候,就已经刺痛了我的神经。其实,作为战争的受害者,除了我们,那些普通的日本平民也是无辜的,他们只是担当了军国主义的炮灰。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宫崎骏的一部著名的卡通剧《萤火虫之墓》,里边也深深的描绘了深受战乱困扰的日本平民的悲惨生活。都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都是被军国主义绑上了战争的战车,并在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这些极右实力才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历史无法回溯到以往,一切损失也都无法弥补,只是希望这部影评也能唤醒日本民众的良知,能使他们擦亮双眼,认清军国主义的真面目。

梅汝傲说的好:“我不是一个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帐上。但是,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的确,复仇并不是电影想告诉我们的精髓,面对一段屈辱的历史,它的确让每一位有良知的人感到痛心疾首。但是,仇恨不能代替一切,我们要的不是煽动仇恨,而是应该对历史再次思考,从中吸取教训,永远不要让历史重演,过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要不得,我们需要正视历史,保护今日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但是在我们以德报怨的同时,诸如参拜靖国神社、歪曲历史事实的教科书等等的事件,还是令我们心寒。看看德国面对犹太人民族的态度,在反观如今日本的态度。的确令人生疑,历史的真相难道是如此脆弱?宝贵的和平是否能够永久的持续下去呢?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时刻,永远不要忘记。丧钟为谁鸣?为那些草菅人命的战争贩子而鸣;为那些替军国主义招魂的卫道士而鸣;为那些抹煞历史真相的无赖而鸣~~

注解: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开庭审判东条英机等28名战犯,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被判终身监禁,东乡茂德等2人被判有期徒刑(其他其3人或病死或发疯),史称“东京审判”。

引用:
《东京审判》-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转帖)

影片最精彩、最高潮的几个部分:中国法官梅汝璈单枪匹马与庭长、法官们的几次过招;在法庭上盟军检方团与日本辩方团则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时刻充斥着火药味的激辩庭审场面!

电影开场不到十分钟,就上演了全片的第一次小高潮!

远东军事法庭庭长卫勃在最后一次庭审彩排前,因为排列法官座位席次的先后顺序问题上,引起中国法官梅汝璈的强烈不满和反对!梅汝璈立刻向卫勃提出了反对意见,并陈述了反对理由:中国必须排在英国前面!因为中国在这场战争里,被侵略时间最长、遭受的苦难也是最深重的;在抗击侵略、保卫家园的斗争里,中国人民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牺牲、伤亡的人数都要多的多……

当卫勃以种种非常官僚又站不住脚的理由,搪塞、拒绝了梅汝璈提出的合理而毋庸辩驳的理由和要求后,这位代表中国政府,并且是国内最为权威、最令人尊敬的大法官怒不可遏的奋力扯下了自己身上那件象征着威严、公正的法官袍,愤怒的冲出了会议室……

在梅汝璈的办公室里,庭长卫勃再次试图用那些所谓的官方理由来劝解,暗示他识时务者为俊杰,能够妥协顺从此次的安排。梅汝璈以无比坚决、不容商量的态度和口吻拒绝了卫勃,并且义正言辞的声明:如果他的要求不能被庭长、被其他法官所接受,那么他将辞去此次远东军事法庭法官一职!卫勃绝对没有想到,眼前这位戴着眼镜、书生气十足的中国人,竟然会为了座次,产生如此大的反应,并固执的坚守自己的提议,甚至不惜以辞职相威胁!眼看审判近在眼前,兹事体大,卫勃只得让梅汝璈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回去和其他法官商议、表决……

梅汝璈静静的伫立在窗前,一言不发的望着窗外,静待他们的商议结果。刚才还坚定从容的面孔此时冷峻阴沉的如同一座铜塑雕像,指间那根燃烧了大半的烟,已经积了长长一段烟灰……

最终,梅汝璈以他坚毅果敢、不容有它的坚决态度打赢了这场看似简单无意的“座次之争”,实则是攸关国家尊严利益的荣誉之争!不仅如此,梅汝璈也赢得了庭长卫勃对他的尊敬!

这样一次一对一数个回合的过招,使得“梅汝璈”这个角色形象立刻就鲜活、立体起来!也让观众对这位法官的脾气秉性有了一个非常直接的了解,也对梅汝璈的刚正不阿、不卑不亢和据理力争,留下深刻印象。此时,这位中方法官除了是位代表中国人民来向日本侵略者清算血债、伸张正义的执法者外,更是位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为首要己任的捍卫者!
由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讯使用的是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需要在首次开庭时,宣读起诉书,然后由法庭向全体被告逐一讯问是否承认犯有上述罪行……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幕极具戏剧性的闹剧(具体是什么?大家到时去电影院看了就知道了,容我卖个关子)。

在之后的盘问、陈述、辩护等诉讼程序中,日本辩方团律师清濑一郎先发制人,竟向军事法庭庭长卫勃的执法资格发出刁难和质疑,要求卫勃回避审讯……他的这一嚣张做法,使得包括庭长卫勃在内的众法官们不知所措,法庭内顿时一片哗然。而此时,只有中方法官梅汝璈快速、果断的作出反应,引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中的相关条款,义正言辞的驳回并呵退了清濑一郎提出的无礼、嚣张要求!双方在法庭内的首回对垒中,以梅汝璈的当机立断为中方赢得了一局。而这一系列的闹剧、插曲就足已暗示了,在接下去的庭审中,盟军检查团将面临一场又一场、一轮又一轮异常激烈、无比艰难的战役……

控辩双方首先就“日军是否存在侵略中国?”、“具体的侵略时间”以及“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最为根本的实质性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日方厚颜无耻的以种种站不住脚的理由为自己的侵华行为进行狡辩,而盟军检查团首席检察官约瑟夫·季南和中国检察官向哲浚轮番上阵,与日本律师团展开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的激辩!在各种详实而又确凿的人证物证前,日方律师团终于理屈词穷的败下阵来!

在紧接着的对战犯们的个别起诉中,盟军检查团步步为营、沉着应战,攻克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战犯们的精神、心理防线,撬开了他们紧闭的嘴巴,逼得这些恶贯满盈的罪犯,对他们在中国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供认不讳……这其中最让检查团感到头疼和棘手的便是土肥原贤二!此人特务出身,狡猾诡异,面对军事法庭的起诉,土肥原贤二利用英美法系的漏洞,钻它的空子——装聋作哑的紧闭双眼,放弃个人申诉,妄图能够逃脱审判。

由英达饰演的顾问团团长倪征燠机敏的采用了从另一重要战犯板垣征四郎为突破口,运用声东击西、迂回曲折的方法。倪征燠以连珠炮式的诘问,使得先前还振振有词的板垣征四郎渐渐的招架不住,从他的嘴巴里倪征燠不仅成功的使得板垣征四郎供认了自己的罪状,也间接供出了土肥原贤二的条条罪状!而战犯席上之前还一副不可一世的土肥原贤二,此时则如同一条死狗般的瘫坐在位子上……

其实这么多的庭审辩论戏中,还要数倪征燠Vs板垣征四郎的那场较量,最令我印象深刻!有别于刘松仁内敛深沉的演绎方式,英达的表演是近乎震慑的,非常的有力度,如同电光火石一般。大段的英语对白、诘问,加上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使得整个局面完全掌控于他的手中!而片中饰演首席检察官季南的外籍演员,他的精彩表现也是让人过目难忘,一出场就颇有大将之风,台风稳健,表演收放自如。

《东京审判》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全片从头至尾,我没有看到有任何的所谓“反日”的煽动性情节,和所谓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复仇精神。相反的,我能够感受到导演试图通过电影,带给我们的是对战争的思考、反思和审视:战争所带来破坏和伤害并不简单仅止于表面,它所造成的阴影和影响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存在并深植于人的内心深处……
#1楼
发帖时间:2006-10-04 00:29:40   |   回复数:4
富百家
无名小卒
东京审判东京审判东京审判东京审判
2012-7-24 #2楼
ykws
无名小卒
很好的电影很好的电影
很好的电影

2013-1-4 #3楼
其它
江湖小虾
好东西哦,大家不要光看不顶
2013-1-4 #4楼
李潇云
江湖小虾
建议看日本版的东京审判
2014-1-25 #5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