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赖的皮特
武林高手

[] 看哪吒怎样“闹海”

-->
        之前的《大闹天宫》和这部哪吒都是中国动画片的佼佼者,以中国传统的神话历史题材入手,把人们喜闻乐见的那一个个经典人物搬上银幕,同时在影片中结合戏剧中的锣鼓点这一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精彩的呈现出片中出现人物打斗时的真实感,使情节越发引人如胜。

        兼容和模仿是中国动画片近年来出现最多的词汇,学习和照搬人家的绘画风格和叙事手法却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弄出了一部部四不象的东西,更多的时候则是披了件“中国”的外衣讲述外国的故事。动画片并不完全是拍给孩子们看的,显然近年来中国的制作者们忽略了这一点,错误的年龄定位使得一些粗制滥造的动画片连孩子们都不屑一顾,这就是为什么国外动画片抢占市场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教育下,人们比较含蓄内敛,过分的张扬和夸大显然不符合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叙述故事更多的是注意人物内心不断变化的刻画和情节的不断交替冲突上,如《哪吒闹海》中哪吒自杀救百姓那一节的表现就非常精彩:大喊着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哪吒跳到如凶神恶煞般的四位龙王面前,用稚嫩的身体肩负起拯救黎民的重任,哪吒心存幻想的回头用幽怨的眼神望了望父亲,可看到的只是一具瑟瑟发抖的无奈身躯,哪吒依然的转过头目光中多了份坚定,此时没有更多的语言描写,只是咬了咬嘴唇。自杀后没有刻画李靖和龙王的表情,而是画面一转,哪吒的那只鹿叼着被李靖藏起的乾坤圈和混天绫飞奔过来,用一种最轻微的力量试图改变整个局面,可惜为时已晚......用如此细致的人物事件冲突表现在动画片之中,怎能让人不为之动容?

        中国文艺更多的时候是在肩负着宣扬主旋律的重任,电视电影节目往往要表现出真善美的内容,错的仅是该用什么样的手法去表现,太过直接的模式化表演只能显得僵硬。看看老期的国产动画片《九色鹿》《雪孩子》应该算得上这方面的正面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在育教于乐中,观者的思绪已经被故事所改变。尤其记得雪孩子化成水蒸气漂浮到空中,音乐响起时的那种心情,事隔多年仍记忆尤新。

        有些人提到了投资的力度,不错,高额的投资的确能得到充分的技术保障和支持,但武装的再好的军队没有平日刻苦的训练,依然是一群批着铠甲的绵羊。过分注重画面的质量和效果,忽视了对剧本的创作使人颇为无奈,就象最近的那个号称投资几千万的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号称存在什么中国元素,难道仅仅在片中出现几个中国特有的符号和画面就是了么?情节的苍白无力终究无法掩饰作品的失败。低成本的动画电影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前捷克斯洛伐克出品的《鼹鼠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没有太多的对白和音乐,一只小小的鼹鼠在故事中把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表现的非常耐人寻味。看来对待动画片的制作人来说,用句通俗点的话,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












[ 本帖最后由 不赖的皮特 于 2006-8-29 22:51 编辑 ]
#1楼
发帖时间:2006-08-29 18:19:24   |   回复数:5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