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mao@
一派掌门

[感动]感动所有中国城里人的照片, 555.(诚恳希望大家进来看看)(望成精品或加分)

-->
摄影师的相机不是最好的,拍摄出的照片从艺术角度说也不是最好的,但是照片的内容确是最感动人的。。。。。
这些照片讲述的是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故事。。。。。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区,隶属毕节地区,距贵阳200多公里。全县人口90万,除汉族外,还有彝、苗、白、仡佬、蒙古、布依、满等少数民族。全县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辖10个镇、8个乡、18个民族乡,县府驻大方镇。农业主产玉米、油菜、马铃薯、水稻等,特产有生漆、皱椒、烤烟。区域经济落后,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非常贫困。

猫场镇位于大方县西部,距县城51公里,公路路况很差。全镇总人口32000多人,其中苗、彝等少数民族占三分之二;耕地面积17000多亩,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柑桔、花生等。去年上报全镇农业总产值4000多万元,实际仅2000余万元;上报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实际仅600余元.
走进猫场镇,触目所见,当地农民的生存状态令人忧虑。
下图是当地村民的住所。

“富裕”这个概念,在当地老百姓眼中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年轻人脸上露出的笑容表明,贫困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环境,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在都市小资眼里,这幅画面充满着田园牧歌式的美丽,而对当地人来说,这其实意味着几个孩子没钱上学

这个孩子14岁,却不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他必须到小煤窑背煤。今天他看上去很干净、很光鲜,是因为小煤窑已经被整顿关闭,他没活可干。

而这个孩子只有10岁,他身旁跟他差不多高的背篓,是他每天的劳动工具。他说他很想上学,可是家里没有钱交纳每年140元的学杂费

狗吊岩村有一所小学,2003年以前一直在这个岩洞里

想起这张照片可能会被那些孩子们珍藏一生,我们的心禁不住有些颤抖起来

大石村一户人家。如果不是左边竹竿上还晾晒着衣服,我们无论如何不能相信这样的房子里还住着一大家人

杨某,彝族,大石村村民,全家五口人,去年全部收入仅700斤玉米。原来K在小煤窑背煤挣点血汗钱,小煤窑关闭后,全家生活陷入极度窘困,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三个孩子因无钱交纳学费而辍学。贫困是痛彻心肺的创伤

贫困是深入骨髓的无奈。杨某家中可谓一贫如洗。

我们给了杨某一点钱,告诉他如论如何一定要给孩子交学费。杨某这个山里汉子,抖动着嘴唇,无语哽咽

每当看见这样的场景,我们就忍不住掉泪。

为了能上学,这双脚每天都要跋涉两个小时山路。冬天大雪封山也不例外。脚的主人说,他从来没有迟到过。

孩子们每天只吃两顿这样的“饭”。个别路途太远的学生,父母心疼孩子,让他们带饭上学。这个孩子还没来得及吃完就上课了。我们特地闻了闻,“饭”已经发馊变味。下课后,这“饭”会被吃得一粒不剩。他们从来不知道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何物。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过生日时能吃上一碗真正的米饭

这个女孩在酷热的7月还穿着厚厚的衣服。这是她唯一一件衣服

大石小学全体师生

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面对孩子们的眼睛。

在观察孩子们的眼睛时,我们渐渐理解了

我们不是救世主,但我们是有良知和道德感的人。我们是好人。徐本禹感召了我们,我们不能沉默。

大水乡党委书记邀请徐本禹到大水乡作了一场报告,组织全乡党员干部和教师参加,他还特地把在大方县城教书的妻子和在毕节市中学就读的女儿带到大水乡,让她们听徐本禹的报告。在听报告的过程中,很多人流下了眼泪。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双眼睛和这只手。让我们永远记住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故事


[ Last edited by maomao@ on 2005-6-6 at 22:36 ]
#1楼
发帖时间:2005-06-06 21:55:04   |   回复数:84
游客组